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2020-07-03 来源:hao86 岳飞之死 岳飞 南宋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在人们最初认知的里,害死岳飞的是大奸臣秦桧。大家觉得,秦桧是从金国回来的人,又主张与金国媾和,从他平常的行止看,秦桧很可能是金国间谍,为了金国利益,所以要不折手段害死岳飞。后来,人们的认知更进一步,认为秦桧虽然想害死岳飞,但仅凭秦桧的能量,是做不到的——皇帝不点头是杀不了岳飞的。于是,人们又觉得,害死岳飞的是秦桧后面的皇帝——宋高宗。

为什么呢?普遍是这样认为的:岳飞坚持北伐,假如北伐胜利了,势必要迎回徽钦二帝。这二位要是回来了,宋高宗的帝位也就不稳了。因此,宋高宗为了自己的私利,怂恿或默许秦桧害死了岳飞。

岳飞之死真的那么简单吗?

岳飞是南宋初年最杰出的抗金将领,在当时所有的抗金队伍中,岳家军实力最强,纪律最严明,战功最显赫。金兀术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便知岳家军的分量之重。

当时,岳飞因战功迅速提拔,官至太尉、少保,位居正一品,在武将中军阶最高。另外,岳飞的权力极大,宋高宗诏命他:“中兴之事,朕一以委卿,除张浚、韩世忠不受节制外,其余并受卿节制。”当时岳飞的兵权之重,可谓当世第一。

可是,对于这样一个担负着南宋中兴重任的军事统帅,后来说杀就杀了,这是为什么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审视一番当时南宋的朝堂。

如果将南宋的朝堂比作一驾天平,宋高宗就是调节这架天平的无形之手。无论哪一派占上风,天平都会在“宋高宗的调节”下,向另一方倾斜,以使这架天平保持平衡。在这架天平中,岳飞无疑是主战派的重要砝码。因为岳飞在前线打几个胜仗,便可直接影响宋高宗调节天平的决心和力度。因此,岳飞自然是主和派的眼中钉,总是想法设法污蔑、打压岳飞。

最初,岳飞独立成军时,部曲仅有一万人,在这个时候,主战派自然是大力支持岳飞的。可是后来情况发生了逆转,连主战派也开始打压岳飞了,为什么呢?

原来,岳飞在镇压杨幺起义后,吸收了大批起义军士兵,军力大增,总兵力增至十万,大大突破了朝廷的编制限额。这本来是一件好事,但却引起了朝廷的不安。

岳家军因为军队庞大,战功显赫,前线防区自然比其他部队多得多,岳飞在防区内的行政和财政自然很大。这是战局的需要,但不得不引起朝廷的担忧。

更让朝廷担忧的是,随着岳飞队伍的增大以及所管辖州县的增多,大批读书人加入岳飞的队伍,岳飞的幕僚队伍也逐渐扩大。这些幕僚,不仅为军队书写文书、布告、奏章,还参与谋划军事行动。更有甚之,幕僚们还常常激扬文字、宣泄情绪、抨击时政。凡此种种,都是文官集团不愿意看到的。

总之,岳家军的壮大,引起了文官集团的不满。不满的人中,除了主和派,还有主战派。在主战派看来,你岳飞只不过我们与主和派斗争的砝码罢了,可你现在却要喧宾夺主,这怎么行?

于是,主战派也和岳飞发生了冲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主战派代表人物张浚。张浚原是翰林院编修官,因抗金有功,受到宋高宗信任,迁知枢密院事,相当于今天的军委秘书长。当时,张浚只是一个二品文官,而岳飞确是一品武将,二人的关系,自然比较微妙。

绍兴七年,岳飞再次北伐,皇帝原打算将王德、郦琼两支部队交由岳飞统一指挥。但张浚不想让岳家军继续扩大,想另外安排两位将领。为此,二人发生冲突,不欢而散。岳飞心高气傲,提出不干了,要回家为母亲服丧,以此进行要挟。不得不说,岳飞这样做,是犯了大忌的。

后来,在皇帝默许下,张浚坚持了自己的安排,还派遣了一名监军去岳飞军中。这引起了岳家军的强烈不满,岳家军主将张宪称病不理军务,其他将领也纷纷效仿。这件事情更增加了朝廷文官集团对武将的疑虑。岳飞后来被杀,其实在此时就埋下了种子。

绍兴十年,岳飞又一次率军北伐,郾城一战,消灭了金兀术的骑兵主力,接着又取得朱仙镇大捷,金人大惧。岳飞打算乘胜追击,一举收复中原。然而,朝廷上下却对岳飞的胜利忧心忡忡,高宗为让岳飞班师,竟紧急下达十二道金牌。岳飞抗争不过,不得不班师,他悲愤长叹:“十年之功,毁于一旦”。

班师后,岳飞心中不快,提出解除自己兵权,但不被允许。第二年,金军入侵江淮,高宗急诏岳飞救援。但岳飞竟不为所动,高宗为此又紧急连续下达十七道指令,岳飞这才出兵救援。岳飞这次的抗旨行为,备受文官批评,高宗更是大为不满,这让岳飞被杀的种子慢慢发芽。

不久,高宗默许文官集团想方设法削弱武将兵权,恢复传统“以文制武”的体制。又过了不久,岳飞竟被秦桧诬以“莫须有”的罪名杀掉,一代将星就此陨落,痛哉!哀哉!惜哉!

今天审视岳飞的死,我们发现,似乎谁也无法阻止这一切的发生,谁也救不了岳飞,甚至想救的人根本就不多。因为在秦桧和高宗的背后,是一个王朝以文制武的文官管理制度。

换句话说,一百多年前的北宋立国之初,就种下了岳飞被杀的种子。众所周知,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是军人出生,靠政变夺得政权。因此在建国之初,就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逼军人交出了军队的指挥权。此后,赵匡胤又制定了以文制武的文官管理制度,整个北宋期间,这个制度牢不可破。

正是由于重文轻武,北宋一直被外敌欺负,直至亡国。到了南宋之初,由于外敌的压迫,北宋重文轻武的制度有所改变,军人的声音由弱变强,这在当时是形势所需。然而,这与北宋的立国制度格格不入。

久而久之,军人开始参与政治,甚至左右朝局,这更让文官担忧。受北宋一百多年重文轻武的熏陶,在南宋文官们的眼中,军队只不过是文官们的砝码,仅仅是一架作战机器而已。他们认为,“正统”的军人和军队不应该参与政治,不应该有自己的思想,不应该发出自己的声音,更不能不听指挥。

显然,岳飞和他的岳家军已经严重偏离了文官集团眼中的“正统”轨道,这势必是不被朝堂上的文官集团所容忍的。而这,才是岳飞之死的根本原因。岳飞死后,文官集团很快又着手解除了韩世忠的兵权,将他的军队与岳飞的军队一并收归枢密院直接节制。

可以说,岳飞之后的南宋朝堂,仍然是文官集团的天下。然而,文武之道,一张一弛,需相得益彰才最为妥帖。可是,两宋在大部分的时间里都以文制武,也就难怪备受欺凌隅、屡受外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