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2020-07-02 来源:hao86 王安石 王安石简介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许多人对他的第一印象,是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有着很高的文学成就。确实,在《宋史》之中,后人就评价王安石说:"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甚至大文豪欧阳修在看到王安石的作品之后,都对他赞不停口。

王安石的才气并不仅仅局限于文坛。他富有政治才气,且擅长革故鼎新。用现在的话来说,王安石就是北宋政坛的一位热血青年。在他进士及第,做淮南判官任期满后,他本可以写文章呈送给上级,以钻营在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等处担任修撰、编校等事情的官职。然而他却成了同辈之中唯一放弃这一时机的人。

而他给自己做的摆设,即是继续在地方任职,为黎民干实事。在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境内)做知县期间,他"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前程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王安石的行政能力让欧阳修对这位后生愈发喜爱,便主动举荐王安石为谏官。

虽然王安石以母亲年岁已高婉拒了这一提拔,但他却没有放下他的"矫世变俗之志"。嘉祐三年(1508),王安石向宋仁宗呈送了一封万言书。在这其中,有一段话特别能体现王安石的为政作风和态度。

"今天下之财力日以困穷,民俗日以衰坏,患在不知法度,非法先王之政故也。法先王之政者,法其意而已。法其意,则吾所改易更革,不至乎倾骇天下之线人,嚣天下之口,而固已合先王之政矣。因天下之力以生天下之财,取天下之财以供天下之费,自古治世,未尝以财不足为公患也,患在治财无其道尔。在位之人才既不足,而闾巷草野之间亦少可用之才,社稷之托,封疆之守,陛下其能久以天幸为常,而无一旦之忧乎?愿监轻易因循之弊,明诏大臣,为之以渐,期合于当世之变。臣之所称,流俗之所不讲,而议者以为迂阔而熟烂者也。"

这段亮相,既像是今后王安石从政的"目标",也埋下了他之后仕途不顺的伏笔。这个伏笔,即是王安石力主通过变法来损私肥共。在他看来,他所要推行的变法是切合先王法度的,因而不会让社会难以接受。然而他之后所推行的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法度,却使得民间"由是赋敛愈重,而天下骚然矣",而朝中老臣阻挡声不歇。

王安石本想以天下之力生天下之财,然而在他变法以前,这些"天下之财"有不少都是落入了各地权贵豪强手中。他所推行的青苗法,意图吸引黎民向政府借贷,而这使得权贵豪强们少了盘剥黎民的时机;他所推行的方田法,清查了各地税收,使得许多权贵难以继续钻空子偷税漏税;他所推行的均输法,使得权要们更难从中分到油水;他所推行的免役法,直接认可了有钱人家的徭役特权……可以说,王安石的种种变法举措,直接触及了大量权贵豪强的利益,还伤害到了普通黎民对政府的信任,将他自己置于大队伍的对立面。

梁子是结下了,而王安石有能力去反抗这些阻挡者吗?熙宁二年(1069),即位不满三年的宋神宗将在朝中并无基本的王安石任命为参知政事,权同宰相。而站在王安石身后的,除了早年交好的楚地名士韩绛、韩维及吕公,一个态度越来越摇摆不定的宋神宗,就只剩一批他新提拔起来的有变法之志的年轻官员。就这么一支队伍,要如何和司马光、韩琦等位高权重的坚定的变法阻挡派反抗呢?

在变法初见成效的时候,御史中丞吕诲就上书陈述王安石变法的十大过失。十条一出,王安石便被阻挡派逼成了一个父母官。虽然在王安石和韩绛等人的努力下,宋神宗暂时还站在王安石一边,熙宁三年(1070)十二月,王安石又当上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然而到了熙宁七年,天下大旱,民心不稳,王安石和他的变法又成了众人抨击的工具。这一次,就连久居深宫的太后都找宋神宗哭诉:"安石乱天下。"

到了如此田地,王安石在朝堂就更举步维艰了。

等到了宋哲宗即位,司马光为相,王安石的那套变法,便彻底被腰斩。而其时已不在朝堂的王安石,就只能在江宁的半山园里,在哀叹声中离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