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2020-07-01 来源:hao86 李勣 李世民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李勣,字懋功,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他本姓徐,原名徐世勣,又曾名李世勣,是当地的权门子弟。俗语"呼风唤雨诸葛亮,神机神算徐茂公"里的"徐茂公",指的即是他。

隋朝末年各地起义不停,年仅十七岁的李勣也加入了其中。他初在瓦岗军,用智慧的头脑接连给出多条过人的战略,不仅为瓦岗军打下了基础,也奠基了自己的职位。所以在李密自称魏公时,堪堪加冠的李勣即是与单雄信职位相当的二号人物。

武德元年(618)秋,瓦岗军被王世充重创,李密率众归顺于李渊。也不知是真心还是冒充,李密将自己还控制着的地域悉数献给了李勣。而李勣呢,倒是体现得很坚定:这些土地都是李密的,他不能据为己有,作为向李渊投诚的砝码。

李勣如此义正言辞地拒绝李密的美意,不仅让李渊以为李勣虽年轻,但确是"纯臣",不"背德",还让李勣在乱局之中博得了一个难过的忠义之名。因此李渊才给李勣赐姓"李","徐世勣"才酿成了"李世勣"。至于从"李世勣"到"李勣"的转变,则是在李世民即位,朝臣需避忌之后。

武德三年(620)盛夏至次年头夏,李勣又衔命追随李世民对阵王世充、窦建德等,且乐成战胜敌军,为李唐政权一统天下打下了重要基础。且在消灭刘黑闼、徐元朗等盘据政权时,李勣依旧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开国元勋"的名号,李勣是当之无愧的。

在天下初定后的对外战争中,以盘算起家的李勣也堪称一代战神。无论是征讨漠北的薛延陀还是东突厥,李勣都身先士卒,屡立奇功,为李唐生长西域奠基扎实基础。为此,李世民都将他比作是守护塞垣安宁的长城。

李勣是有卓越的军事才气和敏锐的政治嗅觉的,这点毋庸置疑。可大略也是因为他太智慧,所以最后"智慧反被智慧误",成了李世民眼中既值得褒奖更值得提防的可用之才。

在投靠李渊前,李勣曾被迫加入窦建德的阵营,且留下了自己的父亲做人质。可李勣在看清天下局势之结果断背弃了他对窦建德的许诺,甚至忽略父亲的生死,只身一人逃回了长安去投靠李渊。其时因为正缺人手,李渊和李世民都没计算李勣的叛变之举。但其时没计算,不代表李世民就真的没有意识到李勣太掂量得清局势和利弊。

另有一件事也可见李勣有"智慧反被智慧误"的苗头。早年和李勣一起为李密效力的单雄信,是李勣的结拜兄弟,厥后为王世充效力。在李世民率雄师扑灭王世充时,单雄信被俘虏,按例应当斩首。而李勣此时特别顾念旧情,一次又一次地为单雄信求情,数次为其落泪。在单雄信即将被处决时,李勣还割下自己的大腿肉给单雄信,以表永别之情。

当初为了自己的前途放弃父亲,如今又为一个结拜兄弟做到这个田地,如此反差,怎会让李世民差池他起疑。

诚然,在即位后,李世民对李勣也很是重视。李世民将李勣任命为太子李治的太子詹事兼左卫率,加位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可在李世民对李治的嘱托中,李世民也清楚地表现自己会先把李勣贬到并州,让李治随后再将其提拔回中央,以此来迫使李勣继续忠于李治。

可见,李世民从来都不是真的浏览李勣这小我私家,而是看重李勣的职位和才气。李世民和李勣的君臣和气,不外是双方都以为还可以继续使用对方。

且在唐高宗即位后,李勣的政治投机越发显着。当长孙无忌和诸遂良等都在据理力争,不赞同废王立武时,李勣只表现这是天子您的家事,我这个做大臣的没资格讲话。

在窦玄德和许敬宗因为李治提出的一个问题起冲突的时候,李勣站出来又是对天子溜须拍马,又是肯定窦玄德和许敬宗是各有所长。

因而可以说,晚年的李勣全然不见当初的风范,只显露出自己游走于各个势力间的娴熟和追名逐利的野心。

于是又有父亲嘱咐,又亲眼见到他的钻营,李治会真心实意地重用李勣吗?自然不会。李治如李世民一样与李勣维持着外貌的君臣和气,继续使用李勣开国元勋的政治职位,给他加头衔,增食邑,但实际上也堵死了李勣继续往上爬的路。

更讥笑的是,当初李勣为私利而放任其壮大的武则天厥后抓住了李勣之孙谋逆的把柄,夺了李勣的爵位和"李"这个姓氏,将李勣一生的谋划一朝就打回了原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