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在古代,人们对葬礼非常重视,认为这是逝者最后一次体验阳间的仪式,所以会竭尽所能给他一个最好的葬礼。不过,因攀比心作祟,古代地位越高的人葬礼也就越高贵,不仅礼节繁琐,还会修建超大的豪华陵墓以及众多珍贵陪葬品。

陪葬品的数量和质量象征着逝者的身份地位,当然,逝者是用不到这些陪葬品的,只能静静地躺在暗无天日的地底,等待盗墓贼的光临。因为古代盗墓非常猖獗,各种团伙各种门派,盗墓手段众多,很多皇室陵墓都惨遭毒手。

有了前车之鉴,那些尚在的帝王对此非常重视,担心自己驾崩之后也会遭到盗墓贼的骚扰。所以,墓室机关就显得尤为重要,只要敢闯入陵墓,就让你有来无回!

本着这种念头,帝王们召集了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让他们设计皇陵的机关。不过,工匠们这一去就再难回来!为什么呢?

因为陵墓机关由工匠建造,如果泄露出去,那么此事不堪设想!所以,皇帝为了让他们保守秘密,便会让他们成为陵墓的殉葬者。

这些工匠实属无奈,不管是听令还是不听命令,都逃不过一个“死”字。长久下来,工匠们都心照不宣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所以在为皇帝修建陵墓时,自己会偷偷留下一手,用来日后逃生所用。

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工匠都会成为帝王陵的陪葬者,只有那些掌握关键秘密或是负责善后的工匠,才会成为陪葬者。例如当年修建秦始皇陵时召集了六十多万工匠,最终有十多万工匠成为陪葬牺牲品。

秦始皇陵一共修建三十多年,最后负责收尾的那些工匠没有一人能出来,全被胡亥封在了陵墓之中。

另外,还有负责安置皇帝棺椁的工匠也是死路一条,因为陵墓的门是从陵墓里面关的,这意味着陵墓之中必须要留下关门的人,门一关就再也出不来了,只能留在里面等死。

这些经验教训传到后世工匠耳中,他们在为皇帝修建陵墓时会多一个心眼,多备几个逃生的陵墓出口,一般都是留在不显眼的地方,因为一旦被发现,这就是大罪了,很可能会牵连到所有的工匠。

此外,工匠们在修建陵墓或是设计陵墓机关时,一旁会有朝廷官员监督,工匠们很难有机会做手脚,只能等监督的官员不注意时动手。当然,也有些工匠会收买官员,让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能有这个钱收买官员的工匠又有多少呢?所以说,这个方法其实不是特别有效。

后来经过发展,工匠们开始在陵墓的大门上做文章,看过盗墓影视剧的朋友应该都知道,在进入陵墓时会看到一座大门,只有打开这扇大门才能通往墓室。

因为墓门是从里面关的,所以工匠从里面关门后,外面还会有士兵把守一段时间,等里面彻底没了动静之后他们才会撤离。

所以,里面的工匠只需备好一定数量的食物和水,等到守门的士兵离开之后便可动手。那么工匠们是用什么方法打开墓门的呢?

其实很简单,毕竟墓门是他们自己设计的,关掉之后再打开也不是难事,只要借助一些小机关就能做到。把顶门的自来石竖到一定高度,门就会打开一条缝隙,随后工匠们便可从这条缝爬出去了。

当然,门开之后必须要把它恢复成原样,不然士兵们来查看时会发现他们已经逃走。这时,需要借助“拐钉钥匙”就能做到,拐钉钥匙是用长长的钢筋制成,前段呈英文字母“n”的形状。通过这把小钥匙,便可推动墓门后的自来石,而后墓门会缓缓关闭。

当然了,拐钉钥匙不仅可以在墓门外关掉墓门,也可以在墓门外打开石门,在很多盗墓小说中都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例如考古专家们在挖掘明朝万历皇帝陵墓时,就曾用到过“拐钉钥匙”。所以说,有时候工具虽小,却能做成让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当然,这首先得益于工匠们的智慧。

不管怎么说,古代把工匠当成陵墓殉葬者的事情太过残忍,发展到后来,这样的制度慢慢被废黜了,都是通过一些工具来完成,不用工匠留守在陵墓中了。

到了现在,葬礼也变得越来越简洁,传统的土葬也只有在农村才能看得到。不是今人忘了传统,只是古人丧葬的那一套已经过时,不再适用了而已。

更何况,现代社会节奏那么快?葬礼大操大办,对生者来说只会徒增劳累。各位,你们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