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在广元皇泽寺对面,沿着嘉陵江边有一条数公里长的休闲长廊,两边遍布没人深的芭茅草,类似芦苇一般,每到花开时节,远远望去,一大片一大片的,象是一团团银灰色的云朵,浅浅地飘浮,就着残阳铺江,远处山峦上,流云在快速地移动着,极尽美丽,依栏远眺,好一幅《秋江晚景图》。

广元主城区为嘉陵镇,古时有驿站,即名为嘉陵驿,这长廊就在驿站所在地的江边,走在这木板铺就的长廊上,清风习习,江边靠着公路的岩壁上,刻着数十位各代名家吟咏蜀道的诗词,其中有一首名为《题嘉陵驿》占据着很显眼的位置。

悠悠风旆绕山川,山驿空濛雨似烟;

路半嘉陵头已白,蜀门西更上青天。

这是中唐宰相武元衡当年由剑南道节度使卸任回长安时,路过广元,当时叫利州时所作,回望来时路,西边剑门雄关,四周九峰高耸,艰难蜀道,山路崎岖,满目荒凉破碎,他感时局之忧,苦民生百姓,读之仿佛能体味出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此诗表面上是道行山之苦,实则述忧民之愁,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有着艺术感染力,故而清人王士祯在《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中评价这首诗说:“意工调高格峻,不厌百回读矣”。

武元衡,字伯苍。缑氏人,即今河南偃师人。武则天曾侄孙,唐德宗朝进士出身,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

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征还秉政,早朝时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

堂堂元辅宰相竟然被公开刺死,这可是在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之事,而他也因此而被人们所熟知。

武元衡出仕前的生平史书无载,无论新旧《唐书》都缺失,所以不为人知,只知道他是武则天的曾侄孙,文采出众,诗赋尤佳,“列进士榜首”,不过那个时候还没有称之为状元,以状元来形容进士第一名,还是宋代才有,如果有的话,那这武元衡自是大唐状元郎了。

先是除华原县令,也就是现在陕西铜川的耀县,因业绩出色,受到德宗李适的欣赏,不断升迁;及宪宗即位,因他曾拒绝王叔文集团的拉拢,对其更是信任有加,拜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相当于负责宰相的一部分业务。

后因蜀中发生叛乱,平叛将领不懂治蜀方略,引起蜀人不满,朝廷遂派武元衡领剑南道,主政四川,他驭民有术,制定规约,三年民殷府富,蜀地少数民族纷纷归服,蜀中大定。

史载其为:“比三年,公私稍济。抚蛮夷,约束明具,不辄生事。重慎端谨,虽淡于接物,而开府极一时之选。”

七年后重返中枢,作为朝廷重臣,他坚定地支持李纯对待藩镇的强硬态度,积极推行各项消弱割据势力的措施,并率军对淮西蔡州吴元济进行围剿,遂引起其他藩镇势力的恐慌。

于是,在一个清晨,当武元衡上早朝时,被刺客袭杀身死,头颅还被砍了去;同行的副相裴度受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武元衡遇刺案。

至于幕后黑手是谁,现在一般都归于淄青节度使李师道,但也有说成德节度使王承宗,还有人说是二人联手,这事在当时就没个定论,害得我们的白居易大诗人因越级要求朝廷凶手,为此还吃了瓜落,被贬去江州当了司马,不过,没这事,肯定我们就听不到那浔阳江头的琵琶声了。

发生如此骇人听闻之事,皇帝大怒,责有司悬赏破案,最后是将凶手一网打尽,朝廷的动作还是很神速的。

观正史所载武元衡的生平很是简陋,但从不多的记述中可以看出,他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官员,比如他治理蜀地时的政绩;而且他应该还算是个于民众有同情心之人。

他当华原县令时,看见当时京畿的镇军督将有人倚凭朝廷恩宠或仗恃功劳,经常侵扰官吏和百姓,武元衡颇感苦恼,便称病辞官。好长时间,他都纵情政事之外,沉溺宴饮歌咏之中。

但是,当他回到长安主持一朝之政事时,因为当时的主要矛盾是地方藩镇同中央的关系,此关乎国家统一和分裂之大事,武元衡的主要经历便放在这重中之重上。

他被称为铁血宰相,在他强硬的态度下,发兵直指带头闹事的淮西吴元济,震慑了其他妄图为所欲为的割据势力,在他遇刺后,接任的裴度继承了他的方针政策,继续对藩镇进行打击,那中学课本中的一篇《李愬雪夜入蔡州》,也能让我们能窥一斑而知全豹。

在解决了吴元济后,又一鼓作气地将李师道荡平,王承宗屈服被赦免,藩镇纷纷拥戴中央,遂出现了自安史之乱以来前所未有的“唐室中兴”的局面,史称“元和中兴”,可以说,武元衡的血没有白流。

对武元衡的政绩虽然记载很少,但他对待藩镇的既定方针,却没有因他的被刺而停滞,后任的裴度等人亦延续了他的政策措施,最终将藩镇割据渐次消融于中央集权强大威望之中。

可别小看这武元衡在此期间所发挥的作用,至少在大唐后期的一片乱象中,没有出现哪个节度使敢行分裂之事,即使是原来安禄山老巢的河北三镇,也长期服从中央之调遣,若不是出了个黄巢,大唐的寿命怕还要延续很长时间呐。

正史虽然记载不多,但野史对他的逸事还是热闹得很,其中最为人八卦的,要算是他在蜀期间,同我们成都的大唐第一女诗人薛涛的暧昧情缘了。

武元衡肯定是大才子一枚,比如那所谓大历十才子一类,肯定要高出许多,他同白居易及元稹等著名诗人是好友,经常聚会,诗洒唱和,可见其水平不差,而《旧唐书》也记载有:“元衡工五言诗,好事者传之,往往被于管弦。”

所写的诗经常被长安平康坊里歌妓们传唱,当然是一流之水平了,加上据说他还是大唐第一美男,又出身官宦世家,状元模样,勤奋好学,风神洒脱,应该是那个时代少女少妇们的终极杀手了。

薛涛应该是大唐女诗人中的一姐了,她本是营妓,长相自然姿容艳丽无比了,她先是依附于川中大佬韦皋,关系自然是不清不白,及武元衡入蜀,面对这才高又长相俊美的蜀中第一高官,焉有不动情之理。

武元衡自然也是风流潇洒之人,见到这美艳多情又才高八斗的艳妇,肯定是栓不住意马心猿,他先是写了一首诗,先探探路再说。

麻衣如雪一枝梅,笑掩微妆入梦来;

若到越溪逢越女,红莲池里白莲开。

这首诗名为《赠道者》,明面上看应该是送给一位女道士的,而薛涛当时还没有穿上道袍,所以,怎么看都感觉有哪儿不对,或者不是赠薛涛的也未可知。

但这诗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赠送》,倒是没有局限于道士了,但也未免太俗气了,看着也觉得有点怪异,不管是哪个标题,反正都是送给一位美丽女子的。

一袭白裳,含情脉脉,如红莲池中的一朵白莲,在一堆越女的映衬下,更显得娇羞动人,暗示着作者对所述对象的倾心,言外之意就是说,你就是我心中的女神。

薛涛何等聪颖,岂能不识个中韵味,马上接招回诗,感觉比他似乎更热情奔放。

水国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茫;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杳如关塞长。

这也太直接了,武元衡心中的女神,直接将思念化为梦了,化为相思情意的执着了,所谓先作苦语,继而宽解是也,正如清人刘熙载所言:“首尾相衔,开合尽变”。

仙歌静转玉箫催,疑是流莺禁苑来;

他日相思梦巫峡,莫教云雨晦阳台。

有了回应,武元衡便将薛涛视为知己,如遇知音,时常和诗作赋,后来的赠诗当然就更加露骨了,从上面这首诗来看,二人有一腿应该是无疑的。

不过,二人相识之时,薛大小姐已年近四十,徐娘半老了,而武元衡也年近半百,他们是否真有苟且之事,除了他们自己,谁也说不清楚,也许是双方看重的是对方的才情吧;当然,就是有,那也是很正常的。

双方都是阅人无数之人,没有个谁对谁错之说,而薛涛作为一名欢场之人更是如此,据说在她入乐籍后的11位四川最高长官,同她都关系暧眛,更不要说那张祜,张籍、王建,甚至刘禹锡和杜牧等众多人等了。

不过,后来这位芙蓉城里的姐姐,同“曾经沧海难为水”的元稹上演的姐弟恋,那深情地等候,倒是让人生出丝丝的同情。

史上对武元衡诗歌的评价很高,时人还将其论为同白居易齐名,甚至刘禹锡还在他之下;其实这个肯定是过誉了,他在大唐诗人中,二流要挤进去都很勉强,所以,应该将他归于政治人物类,而并非文学人物。

在他的诗中,如果说最有名的诗吧,应该就要数这首《春兴》了。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这首诗浅显直白,把令人黯然神伤的思乡之情,淡化育为即将逝去的春景之中,透露出一种温馨的惆怅之情。

之所以是温馨的,是因为春风引起的乡愁,是带着温馨明丽的色彩,残花虽令人伤感,但穿梭其中的流莺却很是可爱,伴着依依的杨柳弄情,这思乡梦,是随着春风而生、又逐春风而归,现在的是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

大唐后期在解决了藩镇割据后,虽说出现了被后人称道的“元和中兴”,似乎又重现了生机,一直陷于“牛李党争”之中,加上宦官之乱,最终是将最后的一点精气耗尽,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

可惜了,武元衡,如果他不那般地强势削藩,肯定不会上演被刺的悲剧,那么,在他的主政下,大唐是否重光,真还未可知;但是,历史不可能有假设,借着那夕阳西下的余晖,一个大唐真男儿的身影,在我心中更加地挺拔。

“夜久喧暂息,池台惟月明;无因驻清景,日出事还生。”读着他遇刺前写的谶诗,我为武元衡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