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古人的婚礼和现在不同,古人结婚除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有很多讲究,古代结婚要经过六大礼节,婚姻才算正式成立,有很多小伙伴很好奇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古代结婚六大礼节又是怎样的?古代婚礼有哪些禁忌?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

下午或傍晚。

在看古装剧的时候,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这个发现:古人的婚礼大多都是在傍晚举行,然后拜堂成亲,送入洞房.....那这到底是为什么呢?白天有那么多时间,怎么还选在晚上呢?

首先,晚上举行婚礼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婚礼习俗。据大量的史料记载,在古代,中国迎娶花轿娶婚都是在黄昏以后,就连《白虎通》都说:“婚者,谓黄昏时行礼,故曰婚。”意思就是说在黄昏时昼夜交替,阴阳相合之刻,是结婚的最佳时间。

/uploads/image/2020/11/13/u=1626111616,2226640604&fm=26&gp=0.jpg

从结婚的“婚”字我们也可以推断出古人的结 婚时间。“婚”字是“女”加“昏”,古人写结婚的 “婚”是写成黄昏的“昏”的。在上古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期间,流行抢婚这一习俗。所谓的抢婚就是男子叫上自己的伙伴,趁着黄昏出去抢夺妇女,并逼迫她们和自己成婚。

在 《周易•屯》爻辞中记载道:“屯如遭如,乘马班 如,匪寇婚媾……乘马班如,泣血涟如。”意思是说一帮貌似强盗的马队过来抢夺妇女,不愿服从的妇女 泣泪涟涟,拼命呼喊。后来这种抢夺妇女逼迫其结婚的习俗被人们抛 弃,但是其中的某些仪式却保留了下来,比如我国云南的某些少数民族和国外的一些地区仍然有抢婚的习俗,只不过“抢婚”变成了结婚的仪式。而在黄昏 这个时间结婚的习俗也流传了下来。为了将结婚的 “婚”和黄昏的“昏”区分开来,所以在其旁边加了 个“女”字,就成了现在的“婚”。

另外,傍晚结婚比较接近洞房花烛夜,尤其是在清朝,在洞房之前,新郎一般都要先去向宾客敬酒,而且去接新娘也要需要很长的时间,所以在傍晚举行婚礼,是最好不过了!

不过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上午接亲,晚上拜堂”,而“婚与昏”同音,这也是古代人在晚上结婚的最好的例证,这表明在黄昏举行婚礼以后,女人要改变自己的姓氏!

古代结婚都是讲究三书六礼,而在现在的结婚的习俗,都是在那个基础上进行了适当的精简,更适合现代快节奏的生活。

古代结婚六大礼节

古人结婚过程的六个礼法,分别是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经过此“六礼”,婚姻正式成立,下面请看详细介绍。

纳采

纳采为六礼之首,是指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答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男方家在纳采时,需将大约达三十种有象征吉祥意义的礼物送给女方家。

问名

问名为六礼中第二礼,即在女方家长接纳提亲后,女家将女儿的年庚八字带返男家,以使男女门当户对和后卜吉凶。

纳吉

纳吉又称过文定,为六礼中第三礼,当接收庚帖后,便会将庚帖置於神前或祖先案上请示吉凶,以肯定双方年庚八字没有相冲相克。当得知双方并没有相冲相克之徵象后,备礼通知女方家,决定缔结婚姻。

纳征

纳征亦称纳成、纳币,六礼中第四礼,即男家把聘书和礼书送到女家。在大婚前一个月至两周,男家会请两位或四位女性亲戚(须是全福之人)约同媒人,带备聘金、礼金及聘礼到女方家中;此时,女家需回礼。

请期

请期又称告期,俗称选日子,六礼中第五礼,即男家择定合婚的良辰吉日,备礼告知女方家,求其同意。

亲迎

亲迎又称迎亲,六礼中第六礼,指在结婚吉日,穿著礼服的新郎会偕同媒人、亲友亲自往女家迎娶新娘。新郎在到女家前需到女家的祖庙行拜见礼,之后才用花轿将新娘接到男家。在男家完成拜天、地、祖先的仪式后,便送入洞房。

六礼已毕,只意味着完成了成妻之礼,还须在次日完成“谒舅姑”,即成妇之礼;若公婆已故,则于三月后至家庙参拜公婆神位,称“庙见”。

古代婚礼禁忌

1、结婚当天, 新娘出门时, 姑嫂均要回避, 不能相送. 因为"姑"跟"孤"同音, 而"嫂"跟"扫"同音, 都不吉利。

2、成亲之日,新娘离开娘家时,大家要哭得越快越好,〝哭发哭发,不哭不发″不哭的话反而禁忌。

3、婚后三日,新人回门,须在当天日落以前赶回夫家,不能留宿。万一有特殊原因无法回家,夫妻也要分开睡,以免新娘子蜜月里的血光,冲撞了娘家人使娘家倒霉。

古人的婚礼在什么时间举行就介绍到这里,婚姻向来都是人生大事,所以古人注重礼节,直到今天,婚礼依然充满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