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历史名臣寇准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登上帝位,创建了大宋王朝。在大宋朝近三百年的风雨路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历史名臣,而其中流传最广,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恐怕就要属寇准了。
这位几乎和大宋朝同龄的一代名相,一生充满了传奇,有人评价他对大宋朝有再造之功,把他誉为忠诚良相的楷模,后世的大宋名相范仲淹,王安石等人都深受他人格魅力的影响。而与此同时,他高傲的性格和特立独行的做事风格又给他招来了层出不穷的非议,有人指责他不学无术,好大喜功,生活奢侈腐化。还有人指责他在真宗时代荒唐的“天书”运动中晚节不保。大宋朝最有才华最有风度的一代名相,为何会招来如此褒贬不一的评价,一度深受太宗,真宗两代皇帝极度宠信的寇准,为何又会几度宦海沉浮,最后竟落得客死他乡?让我们透过千年的历史尘埃,一起去看看真实的寇准。
说起寇准这个名字,相信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各种各样《杨家将》的故事里边听到的。在《杨家将》的故事中,我们看到的寇准是一个操着山西口音,热情,正直,顾全大局,而且他还带着一些一般政治家没有的顽皮狡黠,常常能够想出各种各样的另类办法来解决那些常规办法根本就解决不了的问题。《杨家将》的故事根据文史大家余嘉锡先生的研究是“只有三分实实事”,剩下“七分全属虚构”,而这个故事李里面的寇准形象,当然也是虚构大于真实。这个虚构出来的人物形象,让我们大家熟悉了寇准这个名字,但是真正属于这个名字的真实历史故事却是大家所不熟悉的。
我们举一个简单的证据来说吧,在《杨家将》的故事里边,山西口音可以说是寇准最重要的标志了,在故事里面,寇准还有一个外号,叫做“寇老西儿”。但是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寇准根本就不是山西人,他是陕西人,寇准不是“老西儿”,是“老陕儿”。除此之外,关于寇准,还有很多故事是大家完全不知道的,比方说寇准还是一个著名的抒情诗人,他的诗在文学史上都是公认的含情凄婉,“波渺渺,柳依依,江南春尽离肠断”,这样含情脉脉的诗就是寇准写出来的。总之寇准是一个我们大家所熟悉的名字,但是真真属于这个名字的真实历史故事确实大家所不熟悉的。
我们可以用三句话来概括寇准的人生传奇,第一句就是:澶渊定策功第一。第二句就是:大起大落如天地。第三句就是:作风另类成话题。
一、澶渊定策功第一
寇准在宋太宗和宋真宗两个皇帝在位期间,长期担任中央领导职位,是一个不可多得的正直而优秀的政治家,为大宋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澶渊定策。
在公元1004年,也就是宋真宗景德元年,契丹派出了大军对宋朝发动了猛烈的大规模进攻。契丹大军是在契丹的皇太后和皇帝的亲自率领之下推进得非常快,一下子就推进到了黄河的北边。宋朝的首都当时就在开封,开封就在黄河的南边,契丹人如果过了河,那立刻往前一推就是开封了。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大宋形式告急,在一个晚上开封连续接到了五封边境上报急的文书,真个开封城可以说是人心惶惶,就在朝堂之上,已经有大臣开始提出来逃跑,这个时候的真宗皇帝也是在逃跑和亲征之间首鼠两端,犹豫不决。如果皇帝逃跑了,开封还能不能守得住就不知道了,但是如果开封真的丢了,那大宋还能继续在黄河两岸立足也就不好说了。
所以说这个时候的大宋王朝可以说是到了历史性的关键时刻,在这个历史性的关键时刻,身为宰相的寇准坚决主张皇帝必须亲征,必须到黄河前线上的澶州去坐镇指挥。在寇准的坚持之下,宋真宗虽然心里很害怕,但是还是踏上了亲征路。皇帝到了澶州,这个战争的形式立刻就大不一样了。
在澶渊之盟之前的所有重大决策,包括皇帝的亲征,还包括后来谈判的条件,基本上都是寇准拍板定案的,这就叫做寇准的澶渊定策。寇准定策,澶渊结盟给宋和契丹这两个国家的人民带来了一百二十年的和平。宋朝和后来的人都公认,澶渊之盟的签订,身为宰相的寇准的功劳是最大的,所以说澶渊定策功第一,这是寇准传奇之一。如果当时寇准的态度软了那么一点点,那么中国历史的走向可能就是另一个模样了,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寇准是影响了中国历史走向的人物。
二、大起大落如天地
澶渊之盟改变了宋朝国家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寇准个人的命运。只不过这两者的走向是不一样的,宋朝国家走入了和平时代,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可以说国家的命运是向上走的。但是寇准个人的命运方向却是正好相反,是向下的。
就在澶渊之盟刚刚签订一年多以后,正处在声望最高期的战时宰相寇准就被赶下了宰相的位置,他被赶到了地方上去做地方官。可以说寇准被赶出了中央领导集体,被“挂” 了起来,这一“挂”就是十三年。在漫长的十三年之后,寇准终于东山再起,重新回到了中央,又当上了宰相。但是这个宰相只当了短短的十一个月,又再一次被赶下了相位,而且这一次,政治上的迫害来得更加猛烈。在短短的六十七天之内,寇准连续遭遇了四次贬谪,先是被赶出了开封,赶往第一个贬谪地,但是他走在半路上忽然又接到了第二道调令,于是调转马头,转往下一个地方。当时的寇准简直就像一只老鹰,已经飞得很倦很倦了,可是地上的人就是不允许他停下来。
终于在四贬之后,寇准被允许在湖南落脚,但是他的政敌还是觉得这个打击的力度还不够。于是又在一年半以后,寇准又被从湖南贬到了广东雷州,就在今天的广东海康。在当时宋朝人的观念和实际当中,这是南岭以南的荒蛮之地。这个六十岁的老人就被迫以急行军的速度在亚热带特有的溽热当中穿越南岭,每天要骑马急行军一百多里地,穿山越岭,终于到达了他要去的地方。他要去的这个荒凉的地方,距离大海只有十里,能够闻得到海风的味道。
第二年,寇准就死在了这个到海只有十里的地方。寇准的人生真可以说大起大落如天地。
三、作风另类成话题
不管生前还是身后,寇准可以说一直都是大宋王朝最具有争议性的人物之一,你可以说他就是那个时代政治八卦源源不断的一个策源地,因为寇准的作风太另类了。
寇准作风之另类,首先就体现在他的工作作风非常的强硬。寇准可以说是宋太宗一手提拔起来的,还不到三十四虚岁的时候就当上了副宰相,并且有一次,宋太宗举办宴会,在当时人们有这样一个习俗,就是往头发或者帽子上戴花,在宋朝,簪花是一个非常普遍的习俗。不论男女老幼都要戴,而且皇帝也常常会把花赏赐给大臣戴。在这一年,阳春四月的时候,宋太宗举办宴会,宫人们把花端来了,宋太宗就从这盘花中挑选了最奇异的一朵赏赐给寇准,并且说“寇准年少,正是戴花饮酒时。”(吴曾《能改斋漫录》)从这句话里边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宋太宗是多么赏识寇准。
就是这位宋太宗有一次被寇准气的十分光火,说了这样一句话:“鼠雀尚知人意,况人乎。”(《宋史·寇准传》)太宗可以说是气急了才会说这样的话。但是作为副宰相的寇准和作为宰相的吕端在太宗面前发生了争执,两个人争执不下,而宋太宗觉得这只是小事情,不必较真,可是寇准就是不行,一定要把是非曲直讨论出来。于是寇准竟然就当着太宗皇帝的面,拿着文件就一条一条掰扯。
在寇准的心里头是非道理永远比天大,只要她觉得是对的,就一定会坚持。像这样的工作作风,在宋朝可以说是非常的另类。
寇准的另类还表现在他的生活作风非常高调。寇准后来在陕西做地方官,过生日请客,排场闹的非常大, 甚至就传到了开封,传到了真宗皇帝的耳朵里面。真宗皇帝就说,这个寇准竟然事事都想学朕。这里的学是说你竟然敢像皇帝一样摆排场,竟然敢跟皇帝攀比排场,在古代政治当中,这个排场可不是一般的东西,是礼仪,是上下尊卑,是等级秩序。寇准在陕西过生日,动静就闹大到这个份儿上,惊动了皇帝,让真宗皇帝感到非常生气。寇准身上的这些呆气,傻气也可以说是侠气,英雄气,可以抛开任何的人情世故,来坚持理想和原则,并且为此付出代价。这就让他成为了按个时代,文人政治家当中绝对的另类,让他成就了别人无法企及的事业,同时也让他饱受了批评和争议。
历史上真实的寇准,是一个创造了时代的人物。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