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一说到商纣王,最先想起的便是《封神演义》里面那个昏庸残暴、宠幸奸妃、陷害忠良的形象。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里面,商纣王就是一个昏庸无道、残害百姓的亡国之君。

帝辛(约前1105年-前1046年?),子姓,名受 (一作受德),商朝末代君主,世称“纣”、“商纣王”。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其在位时间推定为三十年(前1075年-前1046年)。

《尚书·牧誓》记载了周武王对帝辛的指控,包括听信妇人的话而对祖宗的祭祀不问、轻视并遗弃同祖的兄弟不用而只重用四方重罪逃亡的人、对百姓暴虐无道等。 而随着时间推移,文献中记载的纣王的罪行越来越丰富、具体。这些罪行,引起后世部分学者的质疑与反驳。

纣王真的昏庸无道吗

在传统史学叙述中,帝辛沉湎酒色、穷兵黩武、重刑厚敛、拒谏饰非,是与夏桀并称“桀纣”的典型暴君,终致众叛亲离、身死国灭,相关典故有酒池肉林、炮烙之刑、牝鸡司晨等。

不可否认,商纣王确实有种种劣迹斑斑的罪行,但是他也不完全像《封神演义》里面那样碌碌无为。事实上,商纣王还是一名很有作为的君王。

实际上,商纣王是一位颇有雄才大略的帝王。

《史记》中对纣王的评价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这样评价过商纣王:“帝辛资辨捷疾,闻见甚敏;材力过人,手格猛兽”。从这句评价可以看得出商纣王可谓一名猛士、战士,这在历代君王中还算是难能可贵的。

商纣王开疆辟土扩展疆域

事实上,商纣王除了是一名猛士、战士之外,还是一名开疆辟土的有为之君。商纣王继位之后,十分重视领土的扩张,曾多次发兵攻打周边的鬼方、东夷等地。特别是发兵平定东夷诸部落,把古代中国疆域势力扩展到江淮一带,国土面积则扩大到今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沿海。

商纣王废除了奴隶活祭的现象

在商纣王继位之初,国内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也日趋严重、尖锐。为了缓和这些矛盾、促进生产发展,商纣王开始了大刀破斧的改革。反对神权,改革旧俗是商纣王改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商王朝是一个奴隶制国家,以崇拜祖先为中心的宗教神权政治观念相当浓厚,处于整个社会的统治地位。神权统治是商王朝的最初的统治根基,但是经过了几百年的发展。神权统治不在适应商王朝了,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损害了商王朝的利益,也成了威胁王权的存在。商纣王继位后,反对神权,废除了一下奴隶活祭的现象。当然商纣王也并非好心才废除活祭,而是因为战争和日常生产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改革意味着,有些人的利益受到了损害。那些地位崇高的巫师,就因为商纣王反对神权而地位下降。 于是他们大骂纣王: “图厥政不蠲烝,天惟降时丧”、“弗惟德馨香祀,登闻于天”。

商纣王提拔奴隶担任政府各级官吏

在奴隶社会,等级森严,奴隶主和奴隶都是“世袭”的,但是当商纣王继位后,情况在一点一点的变化。纣王开始执政时,围在他身边的多是一些奴隶主贵族的守旧派。这些人掌握大权,死抱着祖宗之法和旧典刑礼乐不放,极力反对革新,主张复古,成为社会进步的绊脚石,纣王在实践中认识到,要富国强兵,必须提拔一批有才干的新人来为他的革新路线服务。于是他大胆破格地提拔了一批有才能的非奴隶主出身的下等阶层的人和奴隶担任政府各级官吏,甚至连逃亡的奴隶只要有才也予以重用。

这在《牧誓》中有过明确的记载:“惟四方之多罪逋逃,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

商纣王的罪过是真的吗

成王败寇,自古亡国之君都没有什么好的名声。其实很多亡国之君并非一无是处,但是新建立的王朝,为了标榜自己获得江山的名正言顺都会不余遗力的抹黑亡国之君。其实商纣王的70多条罪,有一大半是后人添加的。

顾颉刚先生写过一篇考证文章《纣恶七十事的发生次第》。他发现商纣王共有70条罪状,都是各朝各代陆续加上去的。比如战国增加20项,西汉增加21项,东晋增加13项。

而且这些罪状越写越夸张。就像司马迁说纣王修建了鹿台,刘向就补充说:鹿台高达一千尺!晋朝的皇甫谧一使劲,鹿台又变成了高一千丈!商周时候一丈大约折合两米。纣王为了淫乐,要爬上两公里高的鹿台,这实在是令人啼笑皆非。

还有就是周武王在出兵攻打商王朝前的战前动员,只是说了一句:“今殷王纣乃用其妇人之言,自绝于天,毁坏其三正,离逷其王父母弟,乃断弃其先祖之乐,乃为淫声,用变乱正声,怡说妇人”。这样一句讨伐口号,实在是苍白无力、完全没有说服力。

有论者认为,对帝辛的某些罪行可以做不同于传统的理解,例如:所谓帝辛爱酗酒,无非殷人本好酒,而帝辛酒量或许特别大些;所谓听信妇言,亦是人们少见多怪,商朝女性本就活跃,不乏武丁时代妇好那样的巾帼英杰。商、周的文化存在差异。后世不仅沿用周政权的说法看待帝辛,而且还沿用周文化的视角来看待商文化下帝辛的举动,这也成为对帝辛负面评价虚增的原因。

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认为,帝辛承继了帝乙的战功,最终平定了夷方(据叔向语  ),并获得大批俘虏(据苌弘所引《大誓》 ),这些战争虽有其掠夺性的一面,但对先进的中原文化向淮河、长江流域的传播(郭主张帝辛所征夷方位于南方淮水流域一带)以及奠定中国统一的规模,都起了一定作用。同时,《中国史稿》也承认这些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重了人民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