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那么明朝人物纪纲怎么死的?

在各种影视剧和文学作品的影响下,锦衣卫对于我们来说并不陌生。我们都知道它是由明太祖朱元璋一手建立起来的,后来洪武二十年,锦衣卫因"多非法凌虐"等多种原因,一度被朱元璋废除,而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为了对付建文帝的旧臣,又重新恢复了锦衣卫。而纪纲就是当时的锦衣卫指挥使。

纪纲算是最常在影视剧中出现的人物之一了,也在《明史.佞幸传》中排名第一,可见当时作为锦衣卫的他也是无恶不作。纪纲在朱棣造反时就已追随朱棣,《明史》记载他:"帝以为忠,亲之若肺腑。擢都指挥佥事,仍掌锦衣。"可见纪纲深得朱棣的信任。然而他的下场也是非常惨烈,仅在一天之内就被指控、抓捕审讯、最后凌迟处死,虽然历来锦衣卫指挥使大多没什么好下场,但纪纲这样迅速的处死也是大明朝前所未有的。

一、身世平凡的纪纲为什么会被朱棣重用?

纪纲是山东临邑人,朱棣发动"靖难"时率领大军路过临邑,而纪纲和一位同乡恰巧打算报名参军。本身参军只需要去负责人处报名即可,但纪纲偏偏拦下了朱棣的车,向朱棣自荐。《明史》记载:"燕王起兵过其县,纲叩马请自效。王与语,说之。"朱棣看他胆量过人,又善骑射,当即就收为帐下亲兵。然而天下善于骑射又胆量过人的不知凡几,为什么偏偏是纪纲能得到朱棣的信任和器重?张廷玉评价他:"纲善骑射,便辟诡黠,善钩人意向。王大爱幸,授忠义卫千户。"可见纪纲最擅长的是迎合朱棣的意向,以至于"王大爱幸",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心腹。

纪纲"善解人意"到什么地步呢?《明史·解缙传》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是关于大才子解缙之死:"十三年,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帝(明成祖)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纪纲呈上囚犯名单后,明成祖问了一句"缙犹在耶",这没头没脑的四个字,想必换一个人也不会懂朱棣的意思,然而当时的纪纲立即知道了朱棣的意图,将明朝第一大才子解缙从诏狱中提出,将其灌醉丢在了雪中,最后解缙被活活冻死。拥有这样察言观色的能力,也难怪朱棣会对纪纲青睐有加并加以重用。

二、纪纲的权势达到了怎样令人瞠舌的地步?

朱棣上任后恢复锦衣卫,纪纲从忠义卫千户提升至锦衣卫指挥使,还"令典亲军,司诏狱",再加上纪纲善于揣摩上意,朱棣交办的事情也办的很妥帖,继朱元璋时期后,锦衣卫在纪纲的手上可谓走上了另一个巅峰。纪纲成为权势滔天的佞臣,除了他本人讨得朱棣的喜爱外,和当时的政治局面也是分不开的。

我们都知道,明成祖是靠篡位夺取了皇位。明成祖即位时,仍有很多旧朝余党和背后的反对者,明成祖因此重用锦衣卫铲除异己,此外,造反的明成祖也同样很怕别人造反,因此只要是感觉和自己作对的人,都交给锦衣卫一一铲除。而当时的纪纲就是明成祖铲除异己的实施者。据记载,纪纲"广布校尉,日摘臣民阴事。帝悉下纲治,深文诬诋","被惨杀者不可胜数"。可见当时朝野上下人人自危,而明成祖则对纪纲更加满意。也就是在锦衣卫风头日盛的时候,纪纲手中的权力很大,他利用手中的权利极力为自己敛财,经常到罪臣家里索要钱财,等到骗来了所有的钱,再把罪臣杀掉。

除了大肆敛财之外,纪纲还做了几件在历史上都令人瞠目结舌的"大事"。第一,就是抢帝的女人。据记载,朱棣"诏选妃嫔,试可,令暂出待年,纲私纳其尤者",把美貌的娶回家,剩下的留给皇上,可见其大胆;第二,假传圣旨为自己敛财。《明史》记载:"数使家人伪为诏,下诸方盐场,勒盐四百余万。还复称诏,夺官船二十、牛车四百辆,载入私第,弗予直";第三,在抄晋王府后,还"得王冠服服之,高坐置酒,命优童奏乐奉觞,呼万岁",依然把自己当成了半个皇帝;第四,效仿秦朝赵高的指鹿为马。"端午,帝射柳,纲属镇抚庞瑛曰:'我故射不中,若折柳鼓噪,以觇众意。'瑛如其言,无敢纠者。"可见纪纲权利之大,已经到了无人敢忤逆他、无人敢告发他的程度。

三、掌权前的纪纲是怎样的人?

虽然纪纲掌权后越发权利熏心、心狠手辣,但是在遇到朱棣之前,年少的纪纲也曾是出类拔萃的少年郎。《明史》记载:"纪纲,临邑人,为诸生。"这里的"诸生",是经过考试而进入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也就是说纪纲也曾经是个秀才,进入过县学念书。虽然后来因为品行和言论不端等原因被逐出学校,但以此看来,年少时的纪纲也是个胆识过人、武艺超群、勇敢果断、善于变通的人才。

《明史》中也记载了在纪纲做过的一件好事:燕王朱棣围攻济南时曾经久攻不下,劝降书射入城内后,济阳诸生高贤宁作了著名的《周公辅成王论》回之,燕王十分佩服高贤宁的文采。而后燕王即位后下令逮捕高贤宁,想要封他官职,却换来对方的宁死不从。纪纲与高贤宁曾经一起读书,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好,所以朱棣派纪纲想要劝服高贤宁,高贤宁说:"君被学校驱逐,造反故应尔,我食朝庭俸禄多年,决不能负义投降。"而纪纲非但没有生气,还回头委婉拒绝了燕王,燕王才将高贤宁放回家。由此可见,纪纲也并非无情无义之人。

也许是朱棣的有意纵容,也许是纪纲的确有让人推心置腹的能力,随着纪纲的权利越来越大,再加上当时的朝廷也没有其他势力能够与他制衡,他执掌锦衣卫的十几年间坏事做尽,尝到了权利带给他的快乐,早已忘记了自己年少的抱负和善良,成为了权利操纵下的傀儡。

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纪纲掌权后的所作所为是由记恨他的太监告发的。"十四年七月,内侍仇纲者发其罪,命给事、御史廷劾,下都察院按治,具有状。即日磔纲于市,家属无少长皆戍边,列罪状颁示天下。"纪纲以"谋大逆"的罪名致死,但是对于他的死,至今仍然有很多的猜测和疑点。第一,从来没有哪一位罪臣这么快的被处死,皇帝似乎对他的罪状并不感兴趣,没有经过调查,就仅在一天之内将其逮捕审讯凌迟处死,几天后才为其补了一个"谋大逆"的罪名;第二,"凌迟处死"这样的残忍手段,在明朝的处死方式中是史无前例,却被朱棣用在了纪纲身上;第三,"谋大逆"这样的罪名应当是诛九族的大罪,然而朱棣似乎是对纪纲有恻隐之心一般,只处死了他一人,却把他的一家老小发配边关。

朱棣这样做,其实也和他登基的过程有很大的关系。朱棣是靠造反登基,即位后又因为害怕被造反杀人无数,其实早已有各种非议,而纪纲的辉煌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死亡也同样是因为这个原因。

朱棣一直以"圣君"和"明主"自居,为了挽回自己的形象,必然要做一些安抚民心的事,纪纲作为朱棣滥杀无辜的"一把刀",就成为了最合适的"替死鬼"。朱棣正是借着众人对纪纲的怨恨,成就了自己的名声。纪纲的权利越大、做的坏事越多,他被处死时朱棣所得到的赞誉也就越多,而那段充斥着残忍和血腥的历史,也将随着纪纲的死亡画上一个最圆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