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和对西夏战争的失利使得宋神宗意志消沉,身体也一天不如一天,公元1085年,宋神宗病情恶化,当时的赵煦才仅仅9岁,主少国疑,宋神宗的病危让其两个弟弟赵颢、赵頵有很大机会继承皇位,无论资历还是年龄,二人均是即位的最佳人选,当时大臣蔡确和邢恕也有立赵颢、赵頵其中一位为皇帝的意思,他们本来联合高太后的侄子达到目的,结果被拒绝。

蔡确和邢恕便见风使舵,及时拥立赵煦为皇帝,并借机铲除异己,而赵颢、赵頵同样想趁乱夺位,他们甚至向高太后提出要求,想日夜守护已经病危的宋神宗,高太后看出二人居心叵测,便让人设法保证宋神宗的安全,并严禁二王进入宋神宗的寝宫,宋神宗听说自己的两位弟弟有要夺位的野心,病不能言,只能怒目而视,高太后为了断绝二王夺位野心,加快立赵煦为皇帝的步伐,提前派人依照赵煦的身材赶制了一件龙袍,预备宋神宗一旦驾崩,便立刻扶赵煦上位。

同时,高太后积极为赵煦造势,大臣上朝觐见时,高太后极力称赞赵煦仁孝,并声称赵煦性格稳重、聪明伶俐,明眼人都明白高太后想要选择赵煦为皇帝,于是齐声赞颂。高太后趁机命人抱出赵煦,立赵煦为皇太子,由于高太后处置得当,这才使得内廷避免了一场流血纷争。

宋朝时期的宋哲宗是一个好皇帝吗?

公元1085年3月,宋神宗驾崩,年仅九岁的赵煦登基为帝,史称宋哲宗,宋哲宗即位后,由于年少无知,大权全部掌握在高太后手中,高太后垂帘听政,所有军国大事都必须经过高太后的同意才能实行,而赵煦则仅仅是个傀儡,文武大臣们也因为赵煦年幼,对其相当轻慢,由于赵煦和御座和高太后的御座相对,大臣们奏事背对赵煦,年幼的赵煦看的最多的就是大臣们的背部和臀部,十分悲催。

赵煦十七岁那年,高太后本该将大权交还给赵煦,但是高太后却丝毫不肯放权,大臣们迫于高太后的威势,亦不敢提出让太后还政,此时的赵煦已有皇权意识,他对高太后和大臣们的做法十分不满,而这也导致了一个足以改变北宋王朝国运的结果:掌握实权后的赵煦大力排斥高太后所亲近的守旧派,而启用改革派旧臣。

高太后虽然不肯放权,但对于赵煦的教育却一刻没有放松,她遍请名师,极力给宋哲宗赵煦灌输宋仁宗的理政思想,对于宋神宗的锐意进取,高太后并不肯定,因此宋神宗的政绩在年幼的赵煦头脑中几乎为零。 高太后虽然关心赵煦的成长,但是无形之中给赵煦造成了极大的心理压力,甚至限制了赵煦某些方面的自由,十七岁的赵煦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了,他有自己的想法和抱负,对于高太后的强制和压迫,他感到了窒息。

更让他难以忍受的是,自己的母亲朱氏性格贤淑温柔,但在高太后眼中,却因其地位低微而备遭冷落和侮辱,公元1085年,朱氏曾护送神宗灵柩前往陵寝,河南知府韩绛跪迎朱氏和神宗灵柩,但高太后闻讯十分愤怒,斥责朱氏:韩绛乃先朝旧臣,你怎么配的起他的跪拜,朱氏无言以对,只能暗自垂泪,赵煦知道此事之后,更是怒不可遏,高太后和赵煦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激化,这也是后来赵煦为何排斥守旧派的一个重要原因。

每当有大臣前来奏事,赵煦都沉默不语,高太后偶尔也会问问赵煦的意见,对于赵煦的一言不发也感到奇怪,便问及原因,没想到年幼的赵煦开口便怼了高太后一句:您都已经处置了,我还说什么?弦外之音就是自己被高太后当成了傀儡,在平时一些小事上,赵煦为了发泄自己内心的怒火也与高太后针锋相对,赵煦用了十几年的旧桌子被高太后下令换掉,然而赵煦却勃然大怒,命人换了回来,高太后不解,赵煦不满的说:这是先帝用过的桌子,怎可轻易更换?高太后心中知道赵煦已经长大成人,再也不是那个任由自己摆弄的小皇帝了,因此她更不敢放下权力,害怕自己晚年的结局悲凉。

高太后去世后,赵煦终于掌握了权力,掌握实权的赵煦下的第一道命令就是贬谪司马光等旧党,赵煦将自己对高太后的不满全部发泄到了旧党身上,章惇等人利用赵煦对高太后的不满,挑拨赵煦废掉太后的尊号,直指高太后"老奸擅国" ,接着他重用革新派如章惇、曾布等,恢复王安石变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减轻农民负担,使国势有所起色。次年改元"绍圣",并停止与西夏谈判,多次出兵讨伐西夏,迫使西夏向宋朝乞和。这是赵煦执政过程中取得的最大成功,一举洗刷了宋神宗对西夏战争中惨败的屈辱,想必宋神宗在天有灵,得知后继者能够继续执行自己的政策方针,延用新法并取得了如此骄人的成绩,恐怕也能够含笑九泉了。

宋哲宗虽有作为,但年仅二十四岁便去世了,其在位十五年,虽然年幼,但却政绩满满,堪称一代明君。

然而令人叹息的是,南宋绍兴(1131年-1162年)年间,太常少卿方庭硕奉命出使金朝,途中拜谒北宋诸帝的陵寝。而宋帝诸陵都遭破坏。赵煦所在的永泰陵受害尤为严重,他的尸骨竟然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方庭硕也只能脱下自己的衣服把尸骨包裹起来。一代明君最终沦落到如此地步,实在让人痛恨落泪,这也是为何中原百姓对女真人恨之入骨的原因,正因为靖康之耻给汉人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痛,这才导致后来中原抗金势力不断,始终没有能够真正将中原地区收入囊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