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公元560年,高演发动政变,废掉了皇帝高殷,登基称帝,史称齐孝昭帝。但高演似乎是没有皇帝命,因为在一年之后,高演就因病去世了。

据说,这是因为高演亲手杀了废帝高殷,内心愧疚,抑郁而亡。但在我看来,高演之死应该只是偶然事件。

但这个说法其实挺带劲的:乱臣贼子废杀了皇帝,最终却不堪忍受良心的责备,以至于郁郁而终。

还有很多人习惯性地替高演开脱:总而言之,高演是个直性子,看不惯高洋的昏庸无道,所以经常劝谏,高洋因此常常欺负高演。而高殷继位后,也打算这样欺负高演,所以高演忍无可忍才造反的。

这种说法,其实是用一种脸谱化的方式,把高洋当成暴君来看待。但真实情况却是:高洋和高演为了争权夺利,双方都在积极打击对方。

公元557年,高演担任司空,兼任录尚书事。这个官位意味着什么呢?自曹魏以来,录尚书事都由权臣担任。

如果高洋一直在极力打压高演,而高演却依然能够获得录尚书事的职务,那么只有两种可能:

一、高洋的打压是作秀,其实他和高演一直是亲密战友;

二、高演实力太强,不管高洋怎么打压,都无法彻底压制高演。

结合高洋和高演的相处过程来看,第一种可能首先要排除。如果高洋和高演真是亲密战友,高洋的继承人就不会被撺掇着压制高演,以至于被高演废杀。那么只有第二种可能,高演绝不是高洋想打压就能打压的。

也许有人会认为,高洋只是给了高演一个名誉高官,其实高演并无太大权势。

可问题是:在高演担任录尚书事之后,朝臣被授予官职之后,都会到高演府邸谢恩;如果要到外地为官,必然也会前往高演府邸辞行。试问,哪个名誉高官能有这样的声威呢?

及演录尚书事,除官者皆诣演谢,去必辞。——《资治通鉴》·陈纪一

事实上,高演一直是北齐帝国的二号人物。高洋无法有力扩张皇权,除了母亲娄太后的重重阻碍之外,就数高演给他的阻力最大。

而且录尚书事这个职位非常敏感:高洋在登基称帝之前,就曾自封录尚书事;刘宋的徐羡之也曾担任此职,结果他领衔干掉了宋少帝刘义符。

从这些史实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高演当时所拥有的权势,显然不像是一个臣子应该拥有的权势。作为一个臣子,却拥有与皇帝分庭抗礼的力量,却有人认为这个臣子是忠臣,这种事可信度本来就不高,并非每个人都是诸葛亮。

高洋是皇帝,占据法理的优势,所以他能在与高演的争斗中占据上风。但由于高洋的行为是集权,自然会受到皇族、豪门士族和军政大佬的一致抵抗。高演能与高洋分庭抗礼,这些人应该出力不小。

演曰:“天下噤口,非臣谁敢有言!”帝趣杖,乱捶之数十;会醉卧,得解。——《资治通鉴》·陈纪一

在这种背景下,高演一再受到高洋的打击,却始终屹立不倒,这足以说明很多问题了。而高洋在内要受到母亲娄太后的压制,在外要受到弟弟高演的抵制,你说他怎么可能不抑郁?怎么可能不借酒浇愁呢?

在残酷的政治舞台上,并没有纯粹的坏人和好人,我们也很难区分谁更好或更坏。只不过在高洋执政的后期,他一直以残暴的形象出现,所以后世读者自然会把同情的目光投给高演。

难道就因为高演被高洋打压,所以高演就应该获得更多同情分吗?悖论。

高演的历史形象之所以没有完全被毁,主要是因为他早逝。看看高演上台以后的所作所为,说他心狠手辣绝不是夸张。高洋的嫡系势力被高演彻底摧毁,还不顾母亲娄太后的劝阻,亲手杀死了自己的侄子废帝高殷。

月,壬午,太皇太后下令,废齐主为济南王,出居别宫,以常山王演入纂大统,且戒之曰:“勿令济南有他也!”——《资治通鉴》·陈纪一

照这样发展下去,谁敢说高演不会变成第二个高洋呢?要知道,高洋刚继位的时候,可不像高演这样凶残。

高演的表弟库狄显安对此看得很清楚,他对高演说:“你以前总说高洋这不对那不对,但你当了皇帝,不也做着和高洋一样的事吗?”

显安曰:“陛下多妄言。”帝曰:“何故?”对曰:“陛下昔见文宣以马鞭挞人,常以为非;今自行之,非妄言邪?”帝握其手谢之。——《资治通鉴》·陈纪二

此时的高演或许还能听进劝告,再加上库狄显安背后也没有一大堆实力派支持,所以高演接纳了库狄显安的谏言。可一旦高演深陷权力漩涡无法自拔的时候,恐怕他也会变得越来越残暴,越来越不可理喻。

我们再看高演是怎么对待他的同母弟高湛的。

在篡位之前,高演为了安抚高湛,当场许诺会让高湛成为皇太弟。可当高演成为皇帝之后,却又食言了,封自己的儿子高百年为太子。这件事使得高湛很不舒服,认为高演出尔反尔。

齐主之诛杨、燕也。许以长广王湛为太弟;既而立太子百年,湛心不平。——《资治通鉴》·陈纪二

不仅如此,高演为了避免重蹈高演的覆辙,也避免儿子高百年重蹈废帝高殷的覆辙,开始磨刀霍霍向高湛。

高湛对此有什么感想?除了愤怒之外,还有深深的恐惧。万般无奈之下,高湛问自己的亲信高元海,我该怎么办?高元海给高湛定了上中下三策。

元海曰:“有三策,恐不堪用耳。”——《资治通鉴》·陈纪二

上策是主动交出全部权力,远离政治漩涡;

中策是主动削弱自己的权力,降低存在感;

下策是以拥护废帝高殷为名,干掉高演。

高湛原本想使用下策,但他始终犹豫不决。而就在这时,高演动手杀了废帝高殷,高湛失去这个机会,又开始惶惶不可终日。

但没过多久,高演身染重病,过不多时就已奄奄一息。在临终前,高演看着自己的接班人高百年,想到的却是被自己废杀的高殷。

高演越想越害怕,越想越绝望。权衡利弊之后,高演决定另写一份遗诏,钦定自己的弟弟高湛继承皇位。除此之外,高演还给高湛写了一封信,并在信中恳求高湛:“我让你当皇帝,只求你放过我的儿子。我不是什么好东西,你千万别学我一样赶尽杀绝!”

十一月,甲辰,诏以嗣子冲眇,可遣尚书右仆射赵郡王睿谕旨,征长广王湛统兹大宝。又与湛书曰:“百年无罪,汝可以乐处置之,勿效前人也。”——《资治通鉴》·陈纪二

说起来也是讽刺:两年多以前,高洋弥留之际,也是这样恳求高演的。可高演在政变登基之后,还是把废帝高殷杀了。

这一切处理完毕之后,高演没能等到高湛进宫探望,就一命呜呼了。

高湛接到高演的遗诏和信件之后,第一反应当然是开心,自己可以当皇帝了。但等这股劲儿过去之后,高湛又开始恐惧了。

高湛始终担心:这会不会是高演给自己设的圈套呢?换言之,高演可能根本就没病,只是为了把自己骗进宫杀死。

为防不测,高湛特意命自己的亲信前往皇宫,看看高演是不是真的死了。等高湛的亲信确认了高演已死的消息之后,高湛才开开心心地前往皇宫,在更换了宫廷禁军之后登基称帝,史称齐世祖。

湛犹疑其诈,使所亲先诣殡所,发而视之。使者复命,湛喜,驰赴晋阳,使河南王孝瑜先入宫,改易禁卫。癸丑,世祖即皇帝位于南宫,大赦,改元太宁。——《资治通鉴》·陈纪二

通过上述史实,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高演和高湛兄弟在合谋推翻高洋的继承人高殷之后,彼此间的矛盾已经越来越深。如果不是高演突然去世,他们兄弟俩谁把谁杀了都很正常。

北齐历史里高演是怎么样的皇帝?

因为高演的早逝,所以他有许多巩固皇权的举措并未实施,正因如此,使得他的历史形象得到了一定地保证。大家说起高演的时候,都认为这是高氏皇族中唯一的正常人。

因为高演的早逝,使得高氏皇族由高洋意外接管大权带来的死结突然被解开。高演主动传位于高湛,北齐躲过了一次火并。

如果高演依然传位于太子高百年,那高湛就会效法曾经的高演,也来一次宫廷政变。

不过高演千算万算,依然算漏了一点:他虽然主动传位,却还是没能保住儿子高百年的性命。三年之后,年仅八岁的高百年被高湛虐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