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提到召公创立的燕国,有人认为其在战国时期的存在感是靠着一个外来户撑门面的。这个人就是诸葛武侯经常挂在嘴边的乐毅,诸葛亮居自比管仲、乐毅的原因在于这两个人都辅佐明主建立了不世的功业,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乐毅则辅佐燕昭王报了齐国的灭国之恨。

没有燕昭王就没有乐毅建立的功业,燕昭王是平台的提供者,正是因为有了平台,乐毅才能将自己政治、军事方面的才能发挥到极致。让燕国起死回生的燕昭王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燕王哙的禅让:一个完美主义的君王,一个野心勃勃的权臣,两个咯吐莲花的说客共同上演的一出闹剧。

说到燕昭王之前,我们要召开说说他的父亲燕王哙。在很多人的看法里,燕王哙就是个奇葩一样的存在,因为他把王位让给了国相子之。但燕王哙也不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继位后他还组织了楚、赵、魏、韩四国一起讨伐秦国,但无功而返,讨伐成功的可能是不大的,但是自己要雄起的这个姿态是要有的。

燕哙三年,与楚、三晋攻秦,不胜而还。——《史记·燕召公世家》

燕王哙在完成对外扬威的同时,对内用子之为国相推行改革,力图让燕国拜托弱小的局面,称霸谁不想呢?只是能不能获得成功罢了。燕王哙是个有想法、有追求的人,但他的强国之梦注定难以成功,因为他信任的子之只是个权臣而不是能臣,且是个野心勃勃的人。历史上关于子之的记载不多,只知道他也是姬姓,也就是周王室的后裔,这让他已经不满足于做一个权臣,做个王也没什么不可以的。

子之相燕,贵重,主断。——《史记·燕召公世家》

燕王哙对子之过度的信任和纵容,带来的不是回报而是灾祸。燕王哙年纪大了,但是并不打算传位于太子平,因为在他看来,太子平能力平庸不足以继承自己的王位,但有没有其他合适的人选。这时候,子之安排了一名说客去游说燕王哙,这个人就是苏秦之弟苏代,他以齐国使者的身份出使燕国。

苏代为齐使於燕,燕王问曰:“齐王如?”对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对曰:“不信其臣。”苏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於是燕王大信子之。——《史记·燕召公世家》

燕王哙问:“您看齐王能称霸吗?”苏代说:“不能,因为齐王没有您这样重视人才、信任大臣。”燕王哙听了之后很高兴,更加重用子之,殊不知这是苏代和子之的诡计。苏代的兄长苏秦和子之是儿女亲家,有了这层关系,苏代在帮助子之问题上自然不遗余力。子之窥视君位不是一天两天,他等待的就是时机,子之不断在燕王哙面前诽谤太子平,让燕王哙疏远太子后,燕国的朝堂变成了子之的一言堂。

子之派出了第二位干将鹿毛寿。他对燕王哙说:“您不去把王位禅让给子之。效仿尧舜这些古代圣贤帝王。您这样做的话,国相子之会为国家更加尽心尽力,你也将获得和尧舜一样的美名。”

鹿毛寿谓燕王:“不如以国让相子之。人之谓尧贤者,以其让天下於许由,许由不受,有让天下之名而实不失天下。今王以国让於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与尧同行也。”燕王因属国於子之,子之大重。——《史记·燕召公世家》

这位鹿毛寿是何许人呢?史书里没有记载,但有一点可以确定,燕王哙对他十分信任,否则他也不会进言,要知道让君主退位让贤,搞不好要人头落地的。鹿毛寿冒这么大的风险替子之出头,背后必然有巨大的利益驱使。燕王哙听从了鹿毛寿的建议,将燕国全全托付给子之。燕国朝堂之上可不是都认同子之的,很多人认为子之就是个窃国之贼。

为完全掌控燕国朝局,子之走了第三步棋。他安排人向燕王哙进言:“现在朝堂上的很多重臣都是太子平的党羽,子之很难推行其改革的谋略,名义上是子之主政,实际上还是太子平掌权,这样国家就会陷入混乱之中。”燕王哙此时已经被子之控制,闭塞了视听没有了判断力,于是把三百石以上的官爵都收回,让子之重新安排更好的人选。子之此时站在了燕国权力顶峰,已经没任何人能对他构成威胁了,对于子之的所为,法家大师韩非子论曰:

皆朋党比周以事其君,隐正道而行私曲,上逼君,下乱治,援外挠内,亲下以谋上,不难为也。——《韩非子》

太子平不甘心失败,他和老迈昏庸的父亲燕王哙不同,要自己对子之俯首称臣办不到。他和将军市被联合起来,发动了对子之的讨伐,但没有成功。

孟轲谓齐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时,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将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众以伐燕。——《史记·燕召公世家》

这个时候,早就对燕国虎视眈眈的齐宣王问孟轲:“现在该不该讨伐燕国呢?”孟轲说:“现在燕国混乱,正是讨伐的最佳时机,这就好比武王伐纣一样,正是建立功业的良机,千万不能放过。”于是齐宣王派章子出兵燕国,燕王哙被杀死,子之也被齐军抓住剁成了肉酱。齐宣王想顺势灭了燕国,但是其他诸侯国出于自身的利益考虑并不想让齐国一家独大,尤其是赵国想吞并中山国,因此并不想让燕国灭亡。

燕昭王顺利继位,有赖于其他诸侯国的支持,尤其是秦国和赵国。

赵武灵王便命大将乐池,护送公子职回国,父亲燕王哙的眼里,这个儿子并不召他喜欢,年幼的时候,他就被父亲送到韩国做人质。但是太子平却不答应,于是公子职和太子平为了燕王之位展开了争夺。

在战争之初,公子职处于被动,毕竟他在燕国的根基浅,没有什么人支持他,大多数旧臣都是太子平的嫡系。这时候一个女人挺身而出,发挥了关键作用,她就是公子职的母亲易王后。她为了自己的儿子,让父亲秦惠文王出兵,秦惠文王从自身利益的考虑,选择了支持自己的女儿和外孙,秦魏两国联军击败了太子平的部队,太子平被杀,公子职继位为燕昭王,属于这位伟大君主的时代到来了。

绝境逆袭:敬贤、养民、聚力、用能。

没有人才就没有发展的可能。燕昭王意识到人才对于燕国复兴的重要性,于是他请教燕国老臣郭隗。郭隗说:“现成的人才我找不到,不过可以让人才自己送上门来!”燕昭王说:“愿闻其详,请您教我。”郭隗说:“有一个君主曾经想找千里马,便找到一个人,这个人向君主要了很多赏赐便去求千里马。不久之后,他用千金买了千里马的骨头回来,君主大怒说:‘我要的是千里马,不是骨头!’这个人说:‘我用这么多钱去买千里马的骨头,那些拥有千里马的人,知道你如此重视千里马,难道不会主动送过来讨取风尚吗?’果然不久之后,就先后有人送来了几匹千里马。”燕昭王听后说:“我懂您的意思了。”

随后,燕昭王命人给郭隗建造了一座新的府邸,并公开拜郭隗为师,并修筑了黄金台礼待天下士人,天下人听说燕昭王如此敬贤,便纷纷来到燕国。其中最为有名,对燕国发展帮助最大的非乐毅莫属。

乐毅是名将乐羊的后人,自幼熟读兵书,但在赵国仅仅担任一名小吏。他出使燕国的时候,燕昭王用客礼接待了他,乐毅十分感动,便留了下来,燕昭王随即任其为亚卿,委以国政和兵权。信任是最大的褒奖,赋权是最大的肯定。燕昭王把燕国的国运交到了乐毅手里,乐毅不负君望,协助燕昭王修明法令、整肃吏治,加强对官吏的考察和考核;制定了以能力授予官爵的用人选择,摒弃了任人唯亲的落后守旧传统;建议燕昭王对于遵守法纪的社会下层百姓,给予一定优惠政策。通过这三个办法,燕昭王获得了燕国上下的支持,燕国的国力一天天强大起来。在军事上,乐毅加强对燕国部队的训练,侧重于战法和纪律的训练,迅速提升了燕国军队的战斗力。

乐毅告诫燕昭王,齐国是强大的,不是燕国一国之力可以对付的,必须联合其他国家一起伐齐才有获胜的把握。利用齐王的贪婪,燕昭王和乐毅定下计谋,诱使齐国灭宋,触怒了秦国和赵国,乐毅趁机游说秦赵共同伐齐。五国联军在乐毅的指挥下,济水一战击溃了齐军,并顺势占领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这一次换到了齐国几乎亡国。面对乐毅的胜利,很多人在燕昭王面前搬弄是非,其中就包括了太子,燕昭王选择了信任乐毅,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对大臣和太子说、“乐毅替我们报了灭国之恨,这样的功劳给予多大的赏赐都不过分,就算是他要做齐王我也不会反对。”然后让人持符节拜乐毅为齐王,这份气度和胸襟就是燕国能够从弱小到强大的原因所在。对于乐毅的绝对信任和重用,是燕昭王能够振兴燕国的根本原因。在燕昭王的身上,我看到了战国首霸魏文侯的影子。无奈燕昭王死后,继位的燕惠王对于乐毅心存猜忌和不满,导致燕国走向了没落和沉寂,燕昭王建立的燕国黄金时代终结。

唐代诗人陈子昂曾经做《燕昭王》一诗,讴歌了燕昭王振兴燕国那段波澜壮阔的故事。也寄托了诗人自己郁郁而不得志的心情,他多么渴望自己能遇到像燕昭王一样敬贤用能的明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