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明孝宗有多宠张皇后?

这是清朝人修编《明史》的时候,对明朝皇帝排了个位次,孝宗名列前茅。原因很简单,勤俭节约、不修宫室,不近女色……

张皇后出生在兴济县的一个书香门第,其父以乡贡入国子监,张皇后从小便接受了良好的文化熏陶。感幸于太祖朱元璋的选妃制度,张皇后这样出身平凡的人家也可以选入宫中,在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与当时还是太子的孝宗成婚,同年被册封为皇后。

精通琴棋书画的张皇后很好地满足了立志做尧舜之君的孝宗的闲情雅致,他要向他的太爷爷宣宗学习,励精图治,于是乎只要回到后宫之中,孝宗就很乐意地和他的皇后赋诗作画、听琴观舞。并不是孝宗没有别的爱好,而是因为他严于律己,他的偶像宣宗虽好,但也留下“蛐蛐皇帝”的外号,而只有诗书礼义,这些文人墨客喜好,迂腐的士大夫便不能多说什么。

曾经也有大臣建言要求孝宗广纳嫔妃,充实后宫,但立刻有其他大臣跳出来说“六宫之制,固所当备。而三年之忧,岂容顿忘。今山陵未毕,谅阴犹新,奈何遽有此事?”也就是说选妃也得等到守孝期满之后,孝宗再一次严守了士大夫的清规戒律。

据说张皇后尤为“骄妒”,特别会争宠,很快三年期满,但张皇后此时却坏了龙种,孝宗兴奋至极,不仅“同起居”,还特意为张皇后家题写牌匾“龙窝”,意思是“诞育皇储,绵我国家亿万年之祚”,可见孝宗真的很有烟火气,完全按照寻常百姓家那样相敬如宾,“有如民间伉俪然者”。

孝宗还是个典型的暖男,据说有一次张皇后生口床,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但孝宗“亲率登御榻传药,又亲持漱水与后”,真是亲自照看,绝对当成至亲之人一般,史书称为“厚伦笃爱”。

其实孝宗这么做是有先例的,爷爷英宗与钱皇后、父亲宪宗与万贵妃,全都是患难之交,经历过人生的大起大落,算是传承暖男基因。而孝宗年幼时期,因为母亲出身卑微的内库女官,六岁之前孝宗与其母寄宿在宫外,父亲宪宗不愿公开他们的身份,好不容易入宫,母亲却病重不愈去世,孝宗在深宫中几无牵挂,这就注定了他成婚以后,将张皇后视为至亲,发自内心将其捧在手心里,生怕不够宠爱。由此张氏一家上下全部加官进爵,反而为害朝堂生态。

孝宗独宠张皇后,还因为他确实没有多余的时间放在后宫。自登基以后,孝宗便开始了他的圣君之路,一改父亲宪宗宠信方士、太监的做法,不仅铲除奸佞,还重用一大批品格高尚的文官,如刘大夏、李东阳,共同治理国家。孝宗除了按照惯例天天上早朝,还嫌时间不够,特意增加了午朝,还在早朝和午朝之余开辟了文华殿议政,对国事操心至极,直追太祖朱元璋。由于孝宗亲自批阅奏章,在君权高度集中的体制下,几乎是“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就像一个勤恳的农民,醉心于奏折之海,而张皇后只需扮演好他的贤内助,这对模范夫妻就是明帝国最高级的农民之家。

皇帝是天下人的楷模,孝宗立志为天下人树典范,无论君臣、父子、夫妻关系,全都按照儒家最理想化的那一套标准行事,孝宗对这样达成天下大治深信不疑。遑论治国效果如何,孝宗在生冷刻板的道德教条,反而比满口仁义、满腹坏水的士大夫更像一个人,因为他对妻子充满了爱的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