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关羽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温酒斩华雄”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经典情节,(见《三国演义》第五回),被老百姓津津乐道,广为流传。人们比较好奇的是,在关羽斩华雄之前,为何曹操要给关羽温一杯酒?这到底是什么意思?
话说东汉末年,汉灵帝驾崩,已经酝酿了百年之久的“戚宦之争”,到此时已经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外戚和宦官都想拥立容易控制的幼主,以便掌控朝政。
“戚宦之争”最终以外戚和宦官集团两败俱亡而董卓得益的结果而宣告结束,东汉王朝也因此走到了灭亡的边缘。
东汉倾危,董卓趁机将幼帝汉献帝掌控在自己手中,自封丞相,在朝堂之上擅专朝政,胡作非为。
曹操自告奋勇刺杀董卓失败之后,伪造了一份皇帝的诏书,发动了以袁绍为盟主的十八路诸侯讨董战争。
十八路诸侯率领百万大军兵临城下,董卓派出得力干将华雄抵挡迎战。旗开得胜,一举将讨伐前锋孙坚部击败,接连将俞涉、潘凤等大将一一斩杀于马下,孙坚、曹操也都被击败,险些丧命。
华雄一路杀来,势不可挡,各诸侯都心惊胆战,不敢再出战。
袁绍见华雄无人可挡,于是叹息说:“如果我的两员大将颜良和文丑在这里的话,华雄就不敢嚣张了。”
话音刚落,从刘备身后走出一人,用洪亮的声音说道:“小将愿意前往迎战华雄,将其首级斩下献于盟主!”袁绍寻声望去,却不认得此人。这时旁边的公孙瓒对袁绍说,此人是刘备的二弟关羽。袁绍问,此人现在军中担任何职。公孙瓒回答道,担任刘备的弓马手。
旁边的袁术大声怒斥道:“一个弓马手也敢在此狂言乱语?”说着就要令人将刘关张三人驱赶出去。
但一旁的曹操却阻止道:此人仪表不凡,说不定还真有一身本事,不如先让他前去迎战,如果不能取胜,再按军法处置。说着端来一杯热酒给关羽壮行,说道:“将军请喝了这杯壮行酒”。关羽却道:“我去去便来,待我斩了华雄后再喝不迟!”
只见关羽提刀上马,张飞擂鼓助阵,顿时战鼓如雷,片刻之后,却见关羽骑着马飞奔而回,手里提着华雄的头颅,而曹操刚刚斟下的酒尚且温热。
曹操为什么要为关羽温上一杯酒?首先,最为浅显的表面原因是:在古代的战争中,将帅一般都会带酒上战场。讨董之战发生于中平元年正月,地点在今天的河南省,当时的天气很冷。
加之古时候酒度数很低,一喝就是一大碗,大冷天的容易闹肚子,所以古人一般会将酒热着喝。
在春寒料峭的古代战场,喝上一碗酒不但可以暖身,还有激发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有利于提高战斗能力。
不过,曹操为关羽温酒,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在里面,其真正的目的可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因为早在此之前,曹操早已听说过关羽的大名,对其勇武颇为赏识。那时的曹操求才若渴,见关羽神勇盖世,早就有将其揽入自己旗下的打算,所以想趁此机会收买人心。
由后来的事件可以看出,关羽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一直是极高的,两人一直有着英雄相惜之感。“温酒斩华雄”这件事,也直接为后来的“华容道放曹操”之事埋下了伏笔。
而这件事也无意之中成就了刘备集团,毕竟在此之前,刘备要兵没兵,要粮没粮,要地盘没地盘,一直只是小打小唱。正是华雄的出现,不但给了关羽一个一战成名的机会,也大大的提升了刘关张集团在群雄中的地位和威信。
然而,以上的这些内容,都是来自于《三国演义》,那么在真实的历史当中,到底有没有“关羽温酒斩华雄”这件事呢?
答案是否定的!
在历史上,关羽并没有斩杀华雄,而真正斩杀华雄的人是孙权的父亲孙坚。在阳人战役中,孙坚击败了董卓派来的大将胡轸、吕布、华雄等,并在追击当中麾兵斩杀了华雄。
(“卓兵见坚士众甚整,不敢攻城,乃引还。坚移屯梁东,大为卓军所攻,坚与数十骑溃围而出。坚常著赤罽帻,乃脱帻令亲近将祖茂著之。卓骑争逐茂,故坚从闲道得免。茂困迫,下马,以帻冠冢闲烧柱,因伏草中。卓骑望见,围绕数重,定近觉是柱,乃去。“坚(孙坚)复相收兵,合战于阳人,大破卓军,枭其都督华雄”。见《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
有人认为,在这场讨董之战中,刘、关、张甚至根本没有到场,因而也不可能出现关羽斩华雄的战斗场面。
不过,据《英雄记》的记载,刘关张显然是参加了讨董之战的。(灵帝末年,备尝在京师,复与曹公俱还沛国,募召合众。会灵帝崩,天下大乱,备亦起军,从讨董卓。见《英雄记》)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就算刘关张参加了这一事件,但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三国志.先主传》对此事中并无记载。
关羽斩华雄虽然不是史实,但关羽却真真实实的于万军之中斩过颜良,所以仍然不失为一代盖世英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