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说到周瑜,喜欢《三国演义》的人们都知道,他是被诸葛亮“气死的”。事实真是这样吗?

我们先看看不同的史书及野史,对周瑜之死的不同说法。

第一种被诸葛亮三气而死,这是最家喻户晓的一种说法。

毛宗岗曾说用“美人陪衬大美人”是演义很高明的创作手法,《三国演义》里周瑜生来就是为了衬托“绝世美人”诸葛亮的主要“美人”之一。罗贯中虽然有时不忘在他头上插点花,但那是为了使他衬得别人更美丽的一种手段罢了。所以,他即便是一个“死”也要派派用场,于是就演义了一段非常好看的“三气周瑜”故事。

我们看《三国演义》“三气周瑜”故事时,总给人一个感觉,此时的周瑜和孔明比之赤壁之战时都有了“大不同”的变化。周瑜不再机智多谋,反而成了一个弱智的好动气的幼稚孩童,就连孔明也不再象以往那样心胸宽大,对对手不依不饶地步步进逼,同以前周瑜对他的态度相差无几。明知周瑜有病气不得,打了胜仗就偷偷开心好了,何必还派人骂周瑜,甚至写信羞辱,似乎是必欲置死地而后快一般。假如说,周瑜以前对孔明是小人行为的话,此时的孔明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难怪鲁迅会说“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了。

第二种在取蜀途中进退两难气急而死,这是最原始的一种说法。

之所以说这种说法最原始,是因见于《三国志平话》。在《三国志平话》里周瑜取蜀是认真的,没有假道伐虢,不过取蜀途中刘备在前面堵截,张飞又在周瑜身后把他辛辛苦苦打下的好多城池都夺了过去。面临进又进不了回又回不去的境地,周瑜病气交加,在走到西蜀的“巴邱”时再也走不动了,他向鲁肃哭诉临死见不到爱妻小乔的苦处,还要担心自己死后尸体怎样运回吴地,最后只能请故人庞统帮忙,在周瑜死后设计骗过诸葛亮,才把遗体运回了吴国。

《三国志平话》形成于宋代,承袭北宋民间说书贬曹褒刘的思想倾向,《三国志平话》通过“汉君懦弱曹吴霸,昭烈英雄蜀帝都”的叙说,极力歌倾刘备蜀汉集团的斗争故事。除了开端交代三国分合因由的司马仲相断阴间公事外,全书前半部门主要描述张飞“勇冠天下”,而后半部分则尽情讴歌诸葛亮的斗智。《三国志平话》所记载的事件也有一定的历史依据,但它毕竟出自民间艺人之手,其中不少故事或者任意虚构想像,或者直接取于民间传说,可信度不高。

第三种因战争受伤而死,这是最简单又壮烈的一种说法。

持这种观点的一般都是从历史角度出发的人,台湾学者陈文德著有《诸葛亮大传》和《曹操大传》两篇巨著。文中对周瑜之死就是这个观点:军事天才周瑜在江陵之战中了箭,伤了胸肺久治不愈,拖了没多久就不治而亡。虽然东吴得到了荆州北部的两郡但却损失了军事天才周瑜,比之刘备是非常得不偿失的。

这种说法,虽看起来有道理,但笔者认为并不严谨。如果周瑜是伤重而死,正史应当有所记载;更何况之前周瑜能提出亲自取蜀大计,想必当时的身体一定是健康的,绝不可能是带伤之身,更不可能俨然病危之时。

第四种兼具以上几种的特点,这是一种大杂烩的说法。

中央台播出的《三国》电视剧就是这种说法,即因为战争中箭伤了身体----被诸葛亮三气加重了病情----在取蜀途中由于进退两难又气又急使病情恶化----最后死在女人(小乔)怀里。

第五种旅途中偶然得暴病而死,这是最符合历史真实的说法。

古代医术尽管有不少高明者,但毕竟是个没有发明抗生素的年代,对一些病症的诊疗实在有限,故而周瑜在讨伐曹操的途中,不幸暴病,“以至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无损有加”,使得一代名将周瑜就这么简简单单、快快速速的病死了,以致给刘备留下了一片新天地,也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遗憾和猜想,我们只能在“使周瑜不死先主无处所已”的感慨声中为他沉默致哀了。

说到底,周瑜被诸葛亮三气而亡,是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问世后,才出现了周瑜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随后连叫数声而亡的典故。于是乎,周瑜被诸葛亮气死的故事就世代相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见,在小说家罗贯中笔下的周瑜,他是一个心胸狭窄,气量小,嫉妒心很强的人。

事实上,周瑜并非罗贯中笔下的样子。有资料显示,历史中真实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吴主孙权曾评价周瑜:“瑾有王左之资,雄烈胆略兼人,言议英发。”《三国志》作者陈寿也评价周瑜:“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在生活中,周瑜是一个宽容大度、心胸豁达的人。《江表传》曾记述这样一个故事:东吴老将程普,是一个早年跟随吴主孙坚南征北战、屡建功勋、很有影响的老将。由于年龄大,资格老,人们都尊称“程公”。程公对后起之秀的年轻将领周瑜有些看不起,曾多次给周瑜难堪。而周瑜却以大局为重,对程普的态度“折节容下,终不与校”,并经常虚心向他请教。最终“普后自敬服而亲之。”并对他人说:“与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那么这样一位“雅量高致”、“文武筹略”的周瑜为何年方36岁就英年早逝?《三国志吴书》记载:周瑜16岁时大病一场,其父母请来曾经在宫中服侍过汉恒帝的太医柳仝。柳仝替周瑜把脉后说他以前读书用脑太甚,又染过风寒,久病不治,治不除根,日积月累,病情严重。后经柳仝救治,幸免一死。当时柳仝曾给周母留下二两金黄色的药散,并郑重留言:“此病二十年后有可能再复发,到那时可将此药给他服下就没事了。因二十年后我已不在人世,到那时可就无人能配此药了。”后周母病故时,又将此药传留瑜妻小乔,并把太医之言叮咛再三。果其不然,赤壁之战胜利后,209年,攻打荆州一战,周瑜右肋被箭伤,尚未痊愈便又率兵进取西蜀。210年冬,周瑜终因长年征战劳累过度,箭伤和旧病同时复发,救治无效,“道于巴丘(今湖南岳阳)病卒。”,当夫人小乔听到周瑜病逝,猛地想起20年前名医柳仝留给她的那包金黄色药散,后悔不已,竟哭昏过去。醒来第一句话就哭喊道:“是我害了周郎”。

看来,诸葛亮气死周瑜,作为文学作品的刻意描绘,无可厚非。但作为历史,还是要尊重史实、以真相为准。过去对周瑜之死的误解误会,应当澄清,应该纠正,以讹传讹将影响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会造成不必要的负面影响。

历史上的周瑜属于翻过去的一页,但现实中的“周瑜”并不一定就远离。所以,我们要以史为鉴,勇于面对自己,善于面对得失,就能举一反三,力争做个符合新时代要求、顺应新形势需要的富有胸襟、眼界长远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