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刘备临终指定了两个托孤大臣:诸葛亮和李严。后来,诸葛亮将李严调往汉中前线,再后来更是因为李严运粮不及而将其免职。对于这种结局,很多人认为这是诸葛亮在打击排挤李严,为的是大权独揽。那么,诸葛亮和李严这两个托孤大臣他们的权重是一样的吗?

先来看看事情的经过和两人的职务以及执掌。

彰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重将诸葛亮调到永安,将刘禅托付,同时受托的还有李严。诸葛亮的职务是丞相,这个职务意味着他就是皇帝之下的第一官员。在这个职务之外,诸葛亮还有两个名义上的东西,太子师傅和皇帝的仲父。所以说是名义上的东西,是因为这件事情只是口头上的,并没有写在遗嘱上。《三国志·后主传》记载的是刘备让刘禅“敬听师傅”,就是恭敬的听老师诸葛亮的教导;《诸葛亮传》则是说让刘禅对诸葛亮“事之如父”,就是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诸葛亮。李严是尚书令,刘备的遗嘱是让他和诸葛亮“共辅少主”,李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

刘备对李严的这个任命有点儿让人看不懂,中都护、统内外军事还要留在永安!永安是东部和蜀国交界的一座小城,看起来像是三军总参谋长守在东部当边防军司令似的。但不管怎么说,在设立丞相的制度下,丞相是最高官员,而文官又是重于武官的。汉初的例子,武将功劳第一的曹参,是在丞相萧何去世后接替其成为丞相的。再从后来的职务升迁也可以看出,李严的职务是远远低于诸葛亮的。刘禅登基后的第四年,李严转为前将军;第八年,升任为骠骑将军。诸葛亮初次北伐失利,请求自贬三等,成了右将军,行丞相事。也就是说,李严这个托孤大臣,至少比诸葛亮低三等,也就是丞相之下为大将军,大将军之下为骠骑(车骑)将军,骠骑将军之下是四方将军(前后左右)。再从刘禅给诸葛亮的权力也可以分辨出来:诸葛亮是开府治事,并且是“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现在人比较愿意用的话就是“政由葛氏,祭则寡人”。就是除了祭奠祖先这件事情,政事都归诸葛亮管。李严也有加封:假节,加光禄勋。虽然这两项也是高光荣耀,但和皇帝的师傅、仲父实在是没有办法比的。

从这儿也可以看出,刘备虽然指定了两位辅政大臣,但在刘禅登基之前,刘备就给他们安排在了不同位置。回头再看李严的受托,虽然有多少从诸葛亮这儿分权的意思,倒更像是让他防备吴国来袭,或者是告诉诸葛亮,有朝一日倒出手来,就让这个李严率兵伐吴。总起来说,诸葛亮不但没有分李严的权,反而给他升了官。

其实,这种同为辅政大臣,权力不一样的情况在魏、吴都一样。

魏国魏明帝临终前,指定了曹爽和司马懿为托孤大臣,因为魏国不设立丞相,曹爽为大将军,所以曹爽是排在第一位的。就因为曹爽是老曹家的族人,所以曹爽就以皇帝的名义将司马懿由太尉转为太傅,连一点点军权也给夺去了。

吴国的诸葛恪和滕胤等。

吴大帝孙权临终前,将大将军兼太子太傅诸葛恪、中书令兼少傅孙弘、太常滕胤、将军吕据以及侍中孙峻找来托以后事,这五人也即是所谓的托孤大臣。孙弘很快就被诸葛恪所杀,此人不论,那其他人他们的权重是一样的吗?刚执政不久,诸葛恪打败了魏国人的一次进攻,于是就看不起魏国军队。为了树立自己的威望,诸葛恪在此战的第二年春天就决定出兵伐魏。诸大臣都劝他,诸葛恪不听,仍然要一意孤行。同为顾命大臣的滕胤劝他,还被诸葛恪好一顿批评指责。滕胤虽然位在诸葛恪之下,可不是一个一般人物,因为他除了太常加卫将军之外还有一个身份——驸马。就是这样一个人物,在诸葛恪面前说话还得小心谨慎,不得诸葛恪的心思还会被斥责。

好了,说了这么多,我们应该知道李严和诸葛亮差别有多大了。不要说这个还不是大将军的李严,就是同为丞相,开府和不开府那权力也是天壤之别。因此,要说诸葛亮惩罚李严是有的,说到排挤,还真不是。李严后来遭贬,听说诸葛亮去世,自己也发病死了。那原因很奇特,他知道只有诸葛亮才会重新启用他,除了诸葛亮,后人没有人敢启用他。至于是后来的掌权者不敢用他李严这个人还是不敢推翻诸葛亮的结论,那只有各人自己去评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