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2020-05-29 来源:hao86 刘季孙 王安石 苏轼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官二代出身的刘季孙生不逢时,虽然父亲刘平曾经是北宋时的将军,但是到了他这一代,不仅家道中落,而且他只喜舞文弄墨,刀枪剑戟一窍不通,不能上战场建功立业,所以只能混迹于文人墨客之中。

文采虽出众,但也只限于风花雪月友朋唱和,既不能安邦定国也起不到励志作用。

宋仁宗嘉佑年间,靠着父辈的荫凉,刘季孙勉强在政府部门谋了一个职位,如果是抄抄写写起草个文件也就罢了,偏偏让他当了一个酒官,也就是烟酒专卖局局长。

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各种小商小贩打交道,无论哪个商家想卖酒,必须要得到专卖局批准,同时也必须到专卖局这里来提货。

沉浸于吟花诵月,游山玩水的刘季孙,对于自己的工作很不满意,但也没有能力逆转,久而久之心情很不爽。

于是,他患上所谓的抑郁症,曾经滴酒不沾的他,学会了喝酒,不仅学会喝酒,而且每喝必醉,工作上马马虎虎,结果就出事了。

那天,不知什么风把王安石给吹来了,时任纪检委书记的王安石突击检查工作,而刘季孙醉卧在办公桌前,根本就不知道王书记来了。

王安石心里那个气呀,准备给刘季孙撤职查办,刘季孙被吓得醒了酒,哆哆嗦嗦地站在旁边等着处理。

王安石怒气冲冲地指着刘季孙,刚想开口训斥,结果眼睛被写上屏风上的一首诗吸引过去了。

“呢喃燕子语梁间,底事来惊梦里闲。说与旁人浑不解,杖藜携酒看芝山。”这首《题屏》诗虽然有些纤柔,但也颇有韵味。

王安石是名家呀,读懂了诗中之意,风骨凛然的文人,每天与商贩打交道心里不爽呀,这是借诗明心迹呀。

后来,检查工作演变成诗歌讨论会,两人就诗词创作进行了交流,王安石点赞之后大笑离去,处分报告则扔进垃圾桶里。

醉后方知酒意浓,醒后方知心里空,后来读书成了刘季孙慰藉心灵的一种解脱方式,但他的薪酬不多,到手的钱买完书便所剩无几,家里因为他没有节制的花销,而常常陷入困顿之中,甚至为此断米断柴。

刘季孙心里烦,只能跟好朋友苏轼吐槽,隔空喊话没诚意,两人手写书信重现了“见字如见面”的友情联络方式。

工作压力大,人身不自由,经济入不敷出,家里穷得只有藏书,刘季孙把鸡零狗碎的琐事全部打包寄给苏轼。

苏轼很快回了信:“占雨又得雪,龟宁欺我哉。似知吾辈喜,故及醉中来。童子愁冰砚,佳人苦胶杯。那堪李常侍,入蔡夜衔枚。”

苏轼调侃刘季孙想雨雪兼得特不靠谱,但也肯定了他的生活态度,赞美他与当时的名士李常有得一拼,李常抄书藏书著作颇丰,也是为社会做贡献。

刘季孙被苏轼洗了脑,于是把“百无一用是书生”的念头抛开, 不仅戒了酒,还研习历史通读古书,偶尔刻个名戳把玩一番。

随着时间推移,在患得患失中,刘季孙学识渊博,正应了那句“酒好不怕巷深,”他的才气渐渐传开,虽然是酒类专卖局局长,但却往来无老板,而是和一些写诗的、画画的、书法家打成一片,米芾、张耒等等都与他谈得来。

刘季孙的朋友圈逐渐扩大,这让他在心里多少有些平衡,虽然不能外出访亲会友,但朋友们的关注以及诗词唱和,还是让他爽歪歪了。

但是,家里人却不爽了,算算刘季孙在那个岗位上,干了近四十年,不仅没能贪得一毛钱,还自掏腰包购买书籍,家底没攒下,只有一堆书,妻儿对他抱怨不止。

强烈的挫败感再次袭来,刘季孙又开始喝酒了。空有满腹才华却只限于写几首小诗,赚点小钱却不够养家,人生混到这步田地该有多失败呀。

最可悲的是,活了大半辈子才悟出,自己竟然是一个没有梦想的人,不能像苏轼那样,为梦想而不惜身陷牢狱;不能像王安石那样,为改革不惜几次被罢官;更没有像米芾那样,因为画技高超而受到皇帝邀请,直接就去皇宫绘画了。

活得太憋屈了,刘季孙借酒浇愁愁更愁,可是一醉难消万古愁呀,马上步入花甲之年了,世界又这么大,软弱给谁看呢?给好朋友苏轼看吧。

于是,刘季孙又给苏轼写信了,坦诚自己人生很失败,年轻时没有好好规划未来,结果导致现在功不成名不就,没有自己的事业,家庭也没有经营好,弄得鸡飞狗跳的。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在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为了安抚老友那颗脆弱的玻璃心,刚从狱里出来的苏轼,马上给他回了信。

就是后来流传于世的《赠刘景文》,因为刘季孙字景文吗,这样显得亲和些。

苏轼给好基友打鸡血,前半首以菊喻人,希望刘季孙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里,要坚守独傲霜雪的气节,后半首就勉励他了,花开花落无需遗憾,你只需要记得四季之中的美景就可以了。

心灵鸡汤灌了几大碗,总得来点干货吧。

苏轼出狱后任职杭州太守,有资本和皇帝说上话,于是就给宋哲宗打报告,说刘季孙是将门之后,已经快六十岁了,还在酒类专卖局任职,那个职位实在不适合他呀。

苏轼用了诸多笔墨来夸奖自己的好朋友:“工诗能文,轻利重义,练达军政,至于忠义勇烈,识者以为有平之风。性好异书古文石刻,仕宦四十余年,所得禄赐,尽于藏书之费。”

皇帝不知道有个卖酒的刘季孙,但却知道苏轼呀,于是就赏了一个文思副史的官给刘季孙,官职虽然不显赫,毕竟靠点谱,与文字搭上边了。

人生掀开崭新的篇章,刘季孙决定重头再来,把半死不活的后半生活得色彩斑斓。

但是,病弱之躯加上此前喝大酒,壮志未酬就一病不起了,刚刚升迁不到两年,刘季孙就病故了。

纵观刘季孙的一生,虽然活得有些窝囊,前途事业一无是处,但做人却可圈可点,苏轼赞其为“慷慨奇士,”就连高高在上的王安石,也在《答刘季孙》诗中写下“扶策有思悲慷慨,负新无力病侵淫”的诗句。

在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长河中,刘季孙犹如一滴水无声无息,我们只能从他的朋友们诗词唱和之中,捕捉到他的生平事迹,虽然他没有丰功伟绩,也没有因为某首诗作而名垂千古,但众多史书中依然有他的记载。

因为做人不失败呀,他有许多好朋友,在他一醉难消万古愁时,朋友们给予他无限的鼓励,而朋友们也从刘季孙的身上,汲取到了生活的正能量,就是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那份坚忍与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