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正式发动玄武门之变,将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除掉,逼李渊立自己为新任太子。仅仅过了两个月,李渊便主动禅位称太上皇,将皇位让给了李世民,从效率来看已经算是很快了。不过李世民登基称帝后,直到第二年才改年号为贞观,这究竟是为何呢?实际上,李世民登基后还不能完全掌权,离他真正能行使皇帝的所有权利还有一段距离要走。

01

一般史学界认为,自玄武门事件之,李世民鱼跃龙门,成为大唐帝国实际上的掌舵人了。

但他这个舵手自己心里清楚,情况并不如大家想象的那样,一切都可以高枕无忧了。

因为实际掌权和名正言顺安坐龙椅,这中间的差别是很大的,也充满了变数。至少目前他拥有的权力是不稳固的。

那么,他真正做到名正言顺的诏令天下,堂而皇之的在太极殿办公,是什么时候呢?

在揭晓这个答案之前,我们有必要我们先将玄武门事件来一个简单地回顾。

02

公元626年六月,突厥入侵,唐高祖派李元吉率领秦王府的将领出征。这样一来,李世民手头无兵,自己变成了光杆司令。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密谋,李建成的打算是,邀请秦王在昆明池为李元吉饯行,让勇士刺杀秦王,然后再上奏父皇,说秦王暴病身亡。

收拾完李世民,他的那些手下大将一个也不能留,像尉迟敬德这类人等都给悉数活埋掉,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这么隐秘的计划,被太子李建成的率更丞王晊获悉了,其实这个王晊,早就被秦王所买通,并安插在太子府的暗线,所以,他得到消息后,半夜来到秦王府,告知了这个秘密。

李世民马上召集众将士,连夜商讨对策,最后决定来个先下手为强,对太子李建成他们进行绝地反击。

03

公元626年7月2日一大早,按照日前的筹划,李世民和长孙无忌等人这边假扮入朝,那边早已将兵力暗中埋伏在玄武门。

李建成、李元吉二人一起入朝,向着玄武门走来。当走到临湖殿的时候,察觉到情况不对,立即勒转马头,准备向东返回东宫和齐王府。

既然来了还想走,没那么容易吧!

预先埋伏的将士们一拥而上,很快就解决了他们两个。

此时,唐高祖李渊正和亲随们在海池划船。尉迟敬德身披铠甲,手握长予,径直来到李渊面前。李渊震惊的问道:“今天作乱的人是谁呀?你到这里来做什么?”

尉迟敬德回答说:“由于太子和齐王作乱,秦王起兵诛杀了他们。秦王担心惊动陛下,便派我担任警卫。”

李渊对裴寂等人说:“不料今天竟然会出现这种事情,你们认为应当怎么办呢?”

众大臣说道:“李建成与李元吉原来就没有参与举义反隋的谋议,又没有为天下立下功劳。他们嫉妒秦王功勋大,威望高,便一起策划邪恶的陰谋。现在,秦王已经声讨并诛杀了他们,秦王的功绩布满天下,我国疆域以内的人们都诚心归向于他。如果陛下能够决定立他为太子,将国家政务托付给他,就不会再发生事端了。”

李渊听了,回答说:“好!这也正是我平素的心愿啊。”

于是便传召李世民前来,抚慰他说:“近些日子以来,我几乎出现了曾母误听曾参杀人而丢开织具逃走的疑惑。”

李世民跪了下来,伏在高祖的胸前,长时间地放声痛哭。

至此,这件事情暂告一段落,史称“玄武门之变”。

三天后(公元626年7月5日),李渊下诏曰:“自今以后军国事务,无论大小悉数委任太子处决,然后奏闻皇帝”。

这就是说,此时的李世民,就以皇太子的身份,全面接掌了帝国的权力。

公元626年9月4日,李渊退位,称太上皇,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基为帝,次年改元贞观。

04

按一般人的理解,一旦登基称帝,就算万事大吉了。真的万事大吉了吗?其实还有许多收尾工作没有完成。

首先,皇帝登基,是要改年号的。但是按惯例,一般是来年的年头才进行改元,这个工作没有完成吧?还有一个最关键的,那就是皇帝办公的地方。李世民虽然称帝,却并没有在皇帝真正应该待的地方坐殿!

唐朝建立以后,皇上正式办公处理国事的地方为太极宫(唐初称大兴宫)的太极殿。而皇帝和皇子们住在什么地方呢?李渊,是住在太极宫里的甘露殿内;太子李建成,住在象征储君地位的东宫。

秦王李世民呢?住在承乾殿;齐王李元吉则住的是武德殿。但李世民在承乾殿没住多久,却被迫搬迁,在皇宫之外另建了一个宏义宫居住。他为何要搬出皇宫区,到那么偏远的地方去居住?

公元622年,李世民带兵出征,顺利消灭了窦建德、收服王世充后,班师回朝。由于建立了这不世之功,李渊担心,若不加制衡,恐怕天下将只知秦王,而不认太子,那样太子将来的日子就艰难了。

另外,历来功高震主,对自己的皇权也会构成威胁。于是,找了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就把他驱赶出权力中枢,到宫外去候着了。

“武德五年七月,高祖以秦王有克定天下功,特降殊礼,別建此宮(宏义宫)以居之。”(《唐会要·宏义宫》宋·王溥)

玄武门事件后,李世民如愿以偿,当上了皇太子,就名正言顺的搬到东宫居住。后来李渊逊位,李世民登基称帝。但他登基的地方不是在皇帝正规办公的太极殿,而是在东宫的显德殿!

为何?因为李渊虽然逊位当了太上皇,但还住在太极宫中,在太极宫中住,自然把持着太极殿。李世民没有办法,只能自己委屈了,在本应太子办公的显德殿来处理国家事务。

李世民的心里,却总有一种如芒在背的感觉。为何?你想,龙庭正椅上坐的是太上皇,自己在东宫办公,总是感觉有双眼睛在那里俯视着自己,使得浑身不自在。

如果是手下文臣武将来上朝倒还罢了,偶尔碰到周边各国的使者来朝,就有些尴尬了。

这些外域使者,习惯了到太极殿去拜见皇帝,现在被太监引到显德殿朝觐,总有一种“晏子使楚”,被轻视的感觉。所以下来后把自己的不满向太监们发泄。

可是能怎么办呢?总不能派人去给太上皇老爹下最后通牒——别占着茅坑不拉屎了,赶快给本皇腾地方。要是这样,就会让天下人贻笑大方了。

李世民想到这里,心里直后悔,当初顺便也让父亲来个“暴病身亡”,岂不就省了今天的犯难?

怨气归怨气,还得动脑筋想办法才是正道。脑子一转,来了主意。

05

他首先给当年李渊钦定的杜伏威案平反。

公元627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当年就为杜伏威平反昭雪, 之所以如此急切地替杜伏威平反,就是要把自己的“怀柔”政策执行到底,改变过去威服的方式来统治天下的传统思路,他要用征服人心的方式来统治天下。要让归顺者都能抛弃后顾之忧,得到良好的待遇。后来他的这一政策得以顺利实施。

在这个里头,其实还有一个目的,意思是说太上皇当年的决定是错误的,如今的他再也不是“一句顶一万句”的那个时候了,这是精心设计的一石二鸟计策。

一方面是抹黑压低了李渊;另一个作用的目的,就是告诉李渊,儿子现在说了算,我是正主,父亲是否明白事?赶快让我一步到位有多好啊!

谁知道这一招下去,并没有“一石激起千层浪”,而是“泥牛入海无消息”。这是什么原因呢?

原来此时的李渊,他心里想,反正是江山是交给你二小子了,所以他并不太关心时事了(也不敢太关心),所以反应有些迟钝。他这么想,当年自己冤杀杜伏威,是为了大局着想,杀他是为了以绝后患。你现在给他平反,那就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李世民本来想,给李渊来个“灵魂深处闹革命”,谁知道这次并没有触及太上皇的灵魂,只能再想办法。死的不行,那就拿活的下手吧。

06

目标马上就确定了,他就是唐朝的开国元老裴寂。

此人可真是李渊的铁杆了。当年晋阳起兵,首功就是李世民、刘文静、裴寂三人,他们合谋逼迫的唐国公李渊举兵。唐高祖和裴寂个人私交特别好。唐朝建立后裴寂当了丞相。

但有一日被人弹劾,弄得裴寂很难受。一天和唐高祖在含章殿喝酒,俩人喝的很欢快。恰在此时,裴寂叩头说:“当初陛下起兵太原,约好天下平定之后,允许老臣辞职归田,现今四海太平,望赐骸骨回乡。”

李渊一听此话,很悲伤,流着眼泪说:“不能这样,应当相与偕老才好。你为宗臣,我为太上皇,逍遥快活于晚年,不是很好吗?”

苦苦挽留后又不放心,怕他偷偷溜了,又特意派遣尚书员外郎每天一人在裴寂家轮流值班,把人给看住了。可见二人关系多好了。

公元629年,裴寂因一件小事受到牵连。唐太宗免去裴寂的官职,削去他一半的食邑,让他返回故里。

李渊听到信,想替自己这位老友求求情。但他实在难以张这个口。天下哪有父亲给儿子下跪的呢?

李渊心想,我现在是太上皇,按司马迁在《史记》中的样解释:“太上的意思就是无上至尊。至古以来皇的功德大于帝王,帝王皆尊称为父皇,所以叫太上皇”。

但自己从来没有体会出一丝的荣誉感,相反,心里感到十分的沉重和压抑,也陷入了沉思。

二儿子当权后,为了树立形象,在天下人面前一贯表现得宽容大度,他即位之初,曾以既往不咎的和解姿态赦免了数以千计的前太子党和所有政敌,从而赢得了天下人心。但现在为一点小事,就把我的老友给开了,这不明显的是针对我吗?

按理说自己现在彻底不管事了,对他也构不成什么威胁了,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边低头思索边在太极殿中踱着方步,一抬头,突然脑洞大开。原来事情的症结还是在我这里呀!这个小子,是在给我上眼药呀!

这下恭喜太上皇,你猜对了!

07

既然猜中了,那还等什么?今天整的是裴寂,自己如果还不识相,明天还不知要出什么幺蛾子呢。罢罢罢,还是自己识相点,主动滚蛋,免得到时候大家难堪。于是主动提出愿意从太极宫迁往宏义宫。

李世民心里头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了地,他可以名正言顺的入主太极宫,从此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安坐龙椅了。

“高祖以宏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至贞观三年四月。乃徙居之。改为太安宫”。(《新唐书·高祖本纪》)

李渊搬到宏义宫后,把宫殿改名为大安宫。大安,大安。意思就是说在那里消停的安度晚年吧。至于太上皇是什么样的心情,那已不是当今皇上关注的重点了。

他的志向远大着呢。他要带领大唐的子民们去开创前所未有的新天地,他要成为真正的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