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战争不仅是物质力量的较量,而且也是精神力量的较量;不仅是军力的较量,而且也是民力的较量。在这里,民心所向能决定战争的胜负。

还是在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时,楚怀王在彭城召开军事会议,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当时由于秦军还是比较强,众诸侯以为入关不利,都不愿接受西向入关的任务,只有项羽不怕,他为了替叔父项梁报仇,自愿与刘邦一同入关。怀王与手下的老将们商议,《资治通鉴》记载大家都说:

“项羽为人,剽悍猾贼,尝攻襄城,襄城无遗兆,皆坑之;诸所过无不残灭。且楚数进取,前陈王、项梁皆败,不如更遣长者,扶义而西,告谕秦父兄。秦父兄苦其主久矣,今诚得长者往,无侵暴,宜可下。项羽不可遣;独沛公素宽大长者,可遣”。

楚怀王同意老将们的建议,就不许项羽西进,而令刘邦收陈王、项梁散卒以伐秦。

项羽的残暴本性。

其实,项羽的残暴本性在彭城会议以前尚未完全暴露出来,“襄城无遗类”也可以说成是偶然。但到了钜鹿大战以后,项羽的这一致命弱点便暴露无遗了。钜鹿之战,楚军俘获秦卒20万人。当楚军准备进军关中时,项羽召黥布、蒲将军:

“秦吏卒尚众,其心不服至关不听,事必危。不如击杀之,而独与章邯、长史欣、都尉翳入秦。”

于是楚军夜坑全部秦卒于新安城南。项羽率军攻齐,田荣身亡,项羽另立田假为齐王,齐地基本臣服于楚,可项羽怨恨齐人屡屡犯楚,

“遂北烧夷齐城郭室屋,皆坑田荣降卒,系虏其老弱妇女。徇齐至北海,多所残灭。”

这显然是要将齐人斩尽杀绝,逼得齐地民众“相聚而叛之”,田横利用齐民的激愤情绪,收散兵数万人夺回城阳,坚守不出,拖住了楚军主力。从此,项羽便陷入了两面作战的困境。韩信曾说过:

“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故曰其强易弱。”

此话不假。

刘邦与项羽截然不同,他素以宽厚著称。

刘邦率军西入关中,“所过毋得卤(掳)掠”。围攻宛城时,秦将吕齮绝望中准备自杀,被舍人陈恢制止,陈恢翻出城墙拜见刘邦说:宛城军民以为投降必死,所以固守城堡宁死不降。如果你允许金城军民投降,保证他们的安全,并封吕为侯,仍叫他留守南阳,你带宛城的兵马一道西进,那么其它还没有攻克的城池听到你这样宽大的消息后,肯定会争相打开城门来迎接你的,你的大军便会通行无阻。刘邦欣然采纳了陈恢的建议,封吕齮为殷侯,陈恢为千户。

随后,刘邦军继续西进,各城望风而降,义军几乎兵不血刃便前出至陕西武关。刘邦出发时的兵力不满万人,到达霸上时已超过10万,刘邦军如此迅速地强大起来,靠的是什么?是民心的归顺。

秦王子婴投降后,诸将要求杀掉子婴,刘邦不许:

“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降,杀之不祥。”

刘邦与关中父老约法三章,除去秦朝的苛法,秦民大喜,竞相献牛、羊、酒食给刘邦军,刘邦坚持不受。他对民众说:我的军粮很多,不缺,就不要麻烦民众了。民众听刘邦这么一讲,更是喜欢非常,“唯恐沛公不为秦王”。刘邦虽未能王关中,却已经蠃得了民心,他进汉中时,“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真可谓是众望所归了。

戏亭封王以后,虽然很快就有几路诸侯反楚,但更多的诸侯慑于楚军强大而不敢贸然起兵反对项羽,因此在刘邦决策东向,争权天下开始之时,汉弱楚强的形势是非常明显的。当时的关中三王,皆为秦朝旧将,拥有的实力很有限,且“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刘邦还定三秦当属易如反掌。不过刘邦的志向不仅仅在夺取关中,更主要的是统一整个中国。

要实现这个战略目标,争取尽可能多的诸侯共同反楚,就成了战胜项羽的重要因素。在楚、汉战争的整个过程中,刘邦始终坚持了分化瓦解项羽诸侯集团的方针,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使项羽失去了所有的盟友,导致了最后的覆灭。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刘邦在争取诸侯这一问题上所采取的几种手段。

手段之一:以正义之师自居,从政治上分化项羽诸侯集团。

汉王二年三月,汉军攻占殷地进至洛阳新城后,刘邦为被项羽杀害的义帝发丧,“袒而大哭,哀临三日”,然后通告诸侯:

“天下共立义帝,北面事之。今项羽放杀义帝江南,大逆无道!寡人悉发关中兵,收三河士,南浮江,汉以下,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

这种政治攻势非常凌厉,它正好击中了项羽在政治上的致命弱点,很容易激起诸侯们对杀君者的憎恨。这一行动的结果,一个月以后便有五路诸侯(说法颇多。一说是雍、翟、塞、殷、韩;一说是塞、翟、魏、殷、河南;一说是塞、翟、殷、韩、魏;一说是常山、河南、韩、魏、殷;还有一说是除刘占秦、项占楚外的韩、赵、魏、齐、燕)响应刘邦的号召,纷纷出兵助汉攻楚,使得刘邦统领的大军竟达59万之众,克楚都彭城如巨石击卵般顺利。刘邦的谋士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就说降了齐王,更是精彩的事例。

这位谋士问齐王:你知道这天下要归谁吗?齐王说不知道。谋士答:归汉。齐王不解,谋士解释道:

“汉王先人咸阳;项王负约,王之汉中。项王迁杀义帝;汉王闻之,起蜀、汉之兵击三秦,出关而责义帝之处。收天下之兵,立诸侯之后;降城即以侯其将,得赂即以分其土;与天下同其利,豪英贤才皆乐为之用。项王有背约之名,杀义帝之负;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故天下之事归于汉王,可坐而策也!……此非人之力也,天之福也!……王疾先下汉王,齐国可得而保也;不然,危亡可立而待也!”

齐王听罢果然臣服刘邦。

手段之二:利用对方阵营中的矛盾,乘隙而进,分化争取。

项羽的残暴凶狠,使许多诸侯望而生畏,畏而生怨,与项羽的矛盾越闹越深。刘邦善于利用这些矛盾来分化项羽诸侯集团,并将重要的诸侯争取过来。当初项羽伐齐时,征召九江王黥布,黥布称病不往,只拨出数千军队给项羽;汉军攻破彭城,黥布又托病不助楚,项羽由此怨黥布,数次派使者当面责备,召他面见项羽,黥布愈加恐惧,不敢前去。

此时项羽北忧齐、赵,西患汉,诸侯中又只剩下九江王尚未反楚,故没有发兵攻击黥布。刘邦察知这些情况后,遣使见九江王。汉使透彻地分析了九江王表面事楚,暗中恐楚的矛盾心理,以及项羽和九江王之间的重大矛盾,又分析了强楚必亡,弱汉必胜的主客观条件,最后劝黥布“提剑而归汉”。黥布背楚之心早已有了,只是楚强汉弱的局面没从根本上改变,害怕一着不慎而葬送了自己的前程。经汉使劝说,黥布

“阴许畔(叛)楚与汉,未敢泄也”。

此时正巧楚使也到九江,“方急责布发兵”。汉使铤而走险,直人黥布帐内,坐于楚使上方,说:“九江王已归汉,楚何以得发兵?”这一举动使黥布惊愕万分。楚使一听此言,起身便走。汉使对黥布说:大王您背楚之举已经构成事实,请快杀楚使,然后迅速与汉会师。黥布无奈而言:“如使者教。”九江王降汉,使项羽失去了最后一个盟友,从此楚军基本上是孤军奋战了。

手段之三:以名相诱,不给实地。

项羽封王,既给王号,又给实地,在天下纷争之时,这些诸侯名利双收,私欲不断膨胀,凭借实力地位,纷纷拥兵割据,与强楚分庭抗礼,这大概是项羽始料不及的。刘邦吸取了项羽的教训,在汉楚战争期间,不轻易封王,对重要的诸侯即使封王,通常也不封领地,或是虚封领地,答应天下统一后再行兑现。这种做法显然比项羽封王给地要高明得多。它可使诸侯,特别是重要的诸侯始终对汉王抱有极大的希望,从而坚定他们为刘邦服务的决心。

汉王五年,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韩信、彭越没有按照原先的约定前来会师,刘邦孤军深入,遭楚军反击而大败。此时刘邦十分担心韩信、彭越从此不听调动。张良献计说:“楚军即将被歼,而韩信、彭越二人还没有得到封地,这是他们不来会师的主要原因。刘邦立即答复韩信、彭越:待破楚之后,将陈(今河南周口市淮阳区)以东至海边之地封给齐王韩信;封彭越为梁王,划淮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聊城东阿县南)给彭越。韩、彭二人得到刘邦的许诺,立即率兵前来,并在两个月以后的垓下大战中立了汗马功劳。

总结:楚军由强转弱直至彻底覆灭,汉军由弱转强直至取得天下,很大程度上要归于民心归顺的刘邦分化、瓦解项羽诸侯集团的政策的成功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