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怎么评价朱棣这个人

对明成祖朱棣的评价,传统的评价是有失公允的,有些事实是历史不能抹杀的,朱棣有力的完善了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丰功伟绩,并用自己的能力,将明朝的力量和影响力推向了顶峰,而且在他的治理下,他恢复了儒家的治国之术,并重新建立起古代的政制。

1424年8月12日,永乐皇帝在他最后一次亲自征讨蒙古返回的途中,在多伦以外的榆木川去世,终年64岁。

他的长子朱高炽随后登基成为洪煕帝。尊奉水乐帝的谥号为文皇帝,庙号太宗。他的陵墓称长陵,建造得极为豪华宏伟,以证明他的丰功伟绩。

1538年10月,嘉靖帝把永乐帝的庙号改为更显赫的称号:成祖。

通过对朱棣一生的细细的分析和品味,嘉靖帝追赠给水乐皇帝的最后的道号成祖,是一个恰如其分的称誉。

因为成祖这个称号,有力的诠释了朱棣统治时期的文治武功。不管是跟随朱元璋开疆辟土,还是到了后来,为了加强中央政权的控制,御驾亲征五次对蒙古的征讨,充分地体现了,永乐帝被公认为个多智多谋和精力充沛的征战者,可以说朱隶是一个有干劲和献身精神的统治者。

但是,有一个事实,就是朱棣废除了建文帝的年号,并残酷地清杀了建文帝时代的官员,朱棣的这种做法,都遭到了许多知识分子的激烈反对,而在黎民百姓中普遍存在着种种关于被废皇帝的传说,这也正是老百姓对永乐皇帝不满的表现。

另外,永乐皇帝为了实现建立世界帝国的夙愿,在国内的各种计划和对外的冒险行动都耗费了大量的资金,这引起了官僚集团的强烈不满。

对传统的评价,我们要持客观态度,特别是对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其实做到客观的评价,是很难的,毕竟有些事情,会自然而然的掩盖了一些事实。让后来的评论者,脱离跑道的方向,是越来越远的。

其实对评价更有帮助的是应该扪心自问,永乐时期的一些事件是怎样发展和为什么这样发展的;实现皇帝宏伟事业的费用到底有多大;他统治时期制订的政策对以后明代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什么影响。这样,或许会更加的开拓我们的思路,让我们见到一个更加翔实的历史人物。

最重要的是,也是朱棣一个失策比较明显的地方,就是朱棣自认为,他作为军事统帅而取得了权力,并用武力夺取了皇位,所以他并不认为自己应受任何约束,甚至不受他父亲制定的《祖训》的约束。就凭这一点,朱棣是有些盲目和自大。

朱棣不受约束地行使皇权,以实现他的目的。其实这是没有错误,从某种的角度上来讲,对社会的发展也是一种促动,但从长期看,朱棣由此形成的战略决策证明并不是成功的。

朱棣的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是不会安于现状的,朱棣不但试图由北至南实施统一的统治,以此使边境领土与内地一体化,而且把目光放在本土的边境以外,把他的霸权扩向四面八方。

能持有这种想法,是需要大魄力去支撑的,就是因为朱棣持有这种世界新看法,所以指导着永乐皇帝的对外政策和国内政策。

朱棣还有一个有点,一旦他认定一个目标,就会坚定不移的执行下去,所以当朱棣一旦执行这些政策,就決不后退。尽管永乐帝的国内政策和对外政策存在着种种矛盾,但他仍下決心要完成他的目标。

最遗憾的是,他在对上述目标还没有完成的时候,就去世了,并把各种没有解决的困难,强加留给了他的那些不像他那么有活力的继承者们。这不能不说是朱棣的一大遗憾。

不可否认的是,永乐帝的国内计划和对外征战的花费是巨大的,浪费的;它们给国家和黎民百姓造成了异常沉重的财政负担。

这些计划的耗费引起了夏元吉和李时勉等朝廷官员的批评和强烈的反对,前者反对对蒙古的第三次征讨和郑和的几次远航,后者反对在北京建都。用于这些活动的具体的金钱数额史籍没有记载。

永乐皇帝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皇帝,在实现世界帝国的征程中,他坚定不移的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的目标,使自己的梦想更加的接近,也让对手见识到了朱棣的强大,这是明成祖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也是值得肯定的事情。

但永乐皇帝留给他的子孙的是一项复杂的遗产。他们继承了一个对远方诸国负有义务的帝国、一条沿着北方边境的漫长的防线、一个具有许多非常规形式的复杂的文官官僚机构和军事组织、一个需要大规模的漕运体制以供它生存的宏伟的北京。

这是朱棣一个未完成的心愿,他也只好带着遗憾,永远的沉睡在历史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