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让我告诉你安史之乱有多乱

从755年12月16号,到763年的2月17日,七年零两个月的时间,安史之乱死亡人口3600万,换算成20世纪人口,是4亿2900万。

而安史之乱之前的唐朝总人口为5280万,乱后仅剩1690万。

每次看到历史上战乱后的死亡数字,我都又一次对人性产生怀疑。

每次看到有人想当老大而不惜牺牲那么多无辜的生命,就对传统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产生怀疑,能不能咱们只是“修身齐家”,别都有“治国平天下”那样的远大理想。

2.

猪年,猪肉居然最贵,而安禄山就是一头猪,

开发旅游,好人好事的籍贯(发生地)都有人争,比如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居、小说里的西门庆故居、神话里的孙悟空的出生地都有人抢着注册了。

而安禄山这样的臭名昭著的人的出生地却没有人宣传,没有人愿意和他扯上关系,因为这个人太臭了,臭不可闻。

可是很不幸,我们居然和安禄山有关系。

安禄山,营州人,营州,是现在的辽宁朝阳,热河省还有的时候,朝阳归热河省管,所以,不管你愿意不愿意,安禄山和承德人算是老乡。

安史之乱后不久,唐朝人姚汝能写了一本《安禄山事迹》,感觉是比较早的关于安史之乱的笔记类叙述了。他说,安禄山出生时,“是夜赤光傍照,群兽四鸣,望气者见妖星芒炽落其穹庐”,就这么个玩意儿。

安禄山特别肥大,自秤得三百五十斤,走路时需要用两手托着肚子才能走动,可唐玄宗让他跳“胡旋舞”时,“其疾如风”。

有一天晚上,唐玄宗请安禄山喝酒,安禄山醉卧,化为一黑猪而龙首,左右急忙告诉玄宗,玄宗说:猪龙也,无能为者。

这件事在吕道生的《定命录》里也记载了,不知道他们俩谁抄谁的。

领导要是喜欢(欣赏)一个下属是没有办法的事。

这样的事情经常见,明明大家都看不上的人,领导偏偏就喜欢的没治没治的。

这就是唐玄宗和安禄山。

3.

可唐玄宗不但喜欢安禄山,他还喜欢杨贵妃。

杨贵妃还有一个哥哥叫杨国忠,是皇帝的大舅子,大舅子小舅子都很重要。

唐玄宗想提拔安禄山当宰相,让太常卿、翰林学士张垍写任职文件,这时,大舅子杨国忠说:“禄山不识文字,命之为相,恐四夷轻中国”。

于是,提拔安禄山当宰相这事儿就黄了。

领导的舅爷子都不要得罪。

用人这事就这样,会上有一个提反对意见的,就会搁置,一般的人都会等着下一次会议,私下里做做工作,一般没有大的问题,下一次会议就都过去了。

可安禄山没有等!

安禄山没当上宰相,高力士送他回来,玄宗问高力士,安禄山高兴吗?

高力士说“恨不得宰相,颇怏怏”。

那玩意儿能高兴的了吗?

杨国忠说,肯定是张垍把会议内容泄密了。

玄宗大怒,贬张垍泸溪郡司马。

所以说,杨国忠也真不是什么好人,该杀!

4

十一月九日(农历),禄山起兵反,以同罗、契丹、室韦曳落河,兼范阳、平卢、河东、幽、蓟之众,号为父子军,马步相兼十万,以杀杨国忠的名义。

安史之乱就开始了。

此前,安禄山颇受唐玄宗喜爱,身兼数职,是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有实力,他所帅19万大军,相当于全国兵力的三分之一。

他自范阳率兵南下,很快就攻占了洛阳,自称大燕雄武皇帝。

所以说,不能都有“治国平天下”的志向,有这样的志向人多了非乱套不可。

唐玄宗看政府军打仗费劲,就对国家管理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扩大节度使的权力,允许他们扩军、征税、缴粮、任命官员,

权力下放的太多,一下子就天下大乱了。

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是永恒的,是永远值得讴歌的,在国家面临着生死存亡之际,都会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救国的伟大事业之中。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李白、王维、杜甫就都被卷入其中了。

5.

李白李太白,投身到永王李璘的队伍,此时,唐玄宗的第16个儿子永王已经被封为山南节度使。

李白不白来,来了后就开始了他拿手的宣传工作,进行战斗动员:

《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

李璘长得不好看,还是斜楞眼儿,有人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斜楞眼儿就有心术不正的。

为什么录用干部都要面试呀,有道理的。

斜楞眼儿永王李璘看到哥哥李亨继位当了皇帝,造反了。

永王失败,李太白同学被捕入狱,据说要判死罪,因为写了三首诗而流放。

6.

还有一个更倒霉的,王维。

安禄山占领洛阳时,王维被捕,安禄山给他们安排工作,王维等人不干,不能当叛徒呀!汉奸的名字不好听。

当时有一个文艺工作者当众表示不从,被安禄山的人当着大家的面给肢解了。

强权之下,一个诗人能做什么呀,于是王维做了伪职。

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

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写诗这玩意儿挺有用的,就是这首诗,表明了王维的心迹,政府军胜利后,王维得以宽大处理。

7.

反映安史之乱的百姓生活的诗,最直接的是杜甫的《三吏》、《三别》,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大家都知道。

杜甫很忙,在安史之乱中,杜老师一家一直流离失所,四处奔波,七年多的时间里,他家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没有超过两年的。

人们在纷乱中苟活,时间也就这样过去了。

刘长卿:“白首相逢征战后,青春已过乱离中”,

当我们正在为生活疲于奔命的时候,生活已经离我们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