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汉朝分成西汉、东汉。如果要在汉朝找一个皇帝作为“千古一帝”代言人,想必许多人第一反应都是汉武帝。汉武帝以“雄才伟略”著称,但实际上,汉朝另有一个在许多方面比汉武帝更厉害的皇帝,此人智商奇高、能力过人,在位时将汉朝国力推向了巅峰,只可惜后世几乎不提起他,好像把他忘了。

他就是东汉第4位皇帝,汉和帝刘肇。为什么说刘肇比汉武帝更厉害?明明一直以来,汉武帝的声名都远胜汉朝历代皇帝。说这个问题之前,我们不妨先列举下汉朝皇帝的几大主要威胁——权臣、外戚、宦官。这些人跟皇帝抢饭碗不是一天两天了。

汉武帝登位早期,深受外戚势力挟制。这股势力来自他的祖母窦太后,窦氏家族显贵,窦太后执掌朝政,她崇尚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与汉武帝的思想冲突矛盾。汉武帝在祖母的挟制下做了6年闲散皇帝,如果不是窦太后去世,恐怕汉武帝还会继续被祖母挟制下去。

但汉和帝不一样。说来也巧,汉和帝时期,朝中也有个“窦太后”,与汉武帝的祖母同宗同源。这个窦太后是汉章帝的皇后,汉和帝的养母,早些年她陷害了汉和帝的亲生母亲,然后把年幼的汉和帝养在身边,当自己儿子对待,公元88年汉章帝驾崩,9岁的汉和帝登基了。

史料记载,因为皇帝年纪小,窦太后就临朝称制,独掌大权,窦氏家族一门显贵,窦宪、窦笃、窦景、窦环等作为窦太后的兄弟,分别做了侍中、虎贲中郎将、中常侍,这些都是围绕在皇帝身边、能直接干涉朝政的重要职位。这之后,依附窦家为官的人多得数不清,窦家把整个东汉的命脉牢牢掌握在了手里。

这种外戚专权情况,跟汉武帝年轻时的处境几乎一模一样,但更严重一些。汉武帝是因为祖母去世,才找到机会收回饭碗,汉和帝是怎么做的呢?他愣是开辟了一条新道路:虽然朝中全是窦家党羽,但自己身边有一个叫郑众的宦官,是先帝遗臣,忠心耿耿,不屑趋炎附势。

另外,刘家的一些皇室宗亲也没有被窦家拉拢,比如清河王刘庆。汉和帝14岁了,窦太后依然不肯归还他的饭碗,汉和帝决定主动出击。趁着窦氏家族重要人物都在京城,汉和帝召集了执金吾和北军五校尉兵马,封闭宫门、控制窦太后,将窦宪、窦笃、窦景、窦瑰全部送出京城,等他们到了封地便勒令他们自杀而死。

整个过程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说清,总之,汉和帝从小生长在深宫,被窦太后牢牢控制,能够在14岁的年纪冷静指挥群臣扫平窦氏外戚,诛灭窦氏党羽,其智商、手腕、谋略不是一般的高。那以后,汉和帝开始了他的雄图伟略,他在位期间注重选贤、多次减免税赋、稳定农桑、宽于刑罚、安定边境,使整个东汉的国力达到极盛——

公元105年,东汉王朝垦田面积达732万多顷,为东汉顶峰数据;人口达5325万,国富民强。与此同时,汉和帝击败匈奴、车师、焉耆、尉犁、羌族、鲜卑,使四夷震服;民间发生天灾时,汉和帝十分忧虑,常常下诏罪己:“蝗虫之异,殆不虚生,万方有罪,在予一人!”

汉和帝不爱奢侈。岭南进贡荔枝给朝廷是惯例,但汉和帝觉得劳民伤财,下诏给停了:“远国珍羞,本以荐奉宗庙,苟有伤害,岂爱民之本?其敕太官勿复受献!”可以说,汉和帝的文治武功不输汉武帝,足以与西汉“中兴之主”汉宣帝媲美,甚至更胜一筹。

他在位期间勤于朝政,每天批阅奏折到深夜,没有一天荒怠。汉和帝开创的“永元之隆”让周边各国目睹了大汉的极强极盛,只可惜汉和帝27岁就去世了,如果多给他一些时间,恐怕东汉王朝的历史会是另一番模样。也是因为去世早,汉和帝的功绩很少得到后人重视,正如胡寅所说:“孝和……大柄在手,威权不失……尊崇儒术,友爱兄弟,优礼贤者,克纳嘉言,四夷希侵,中国绥靖,方之章帝实乃过之,而作史者未能铺张扬厉,旷阙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