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今天我们来讲讲“蔡侯纸”是何物?又是由谁发明的呢?

东汉时期有个叫蔡伦的,字敬仲,生于桂阳。由于蔡伦幼年即入宫作宦官,长大后,和帝将其提拔为中常侍。蔡伦除了在宫中传达皇帝诏令和保管文书外,还时常参与朝廷机密大事。蔡伦生性耿直,参与政事经常不看皇帝脸色,坦率提出自己的看法,史载其“数犯严颜,匡弼得失”,因此,和帝并不怎么器重他。蔡伦的个人志趣并不在于政治,他心灵手巧,十分热衷于各种生产和生活用品的制造技术,每到休假日,他就谢绝一切访,关起门来在家中摆弄起自己心爱的各种玩艺。元帝见他对手工业制造很有兴趣,就投其所好,改任他作尚方令,掌管宫内为皇室服务的手工业作坊。

蔡伦担任这一职务后,夙兴夜寐,终日在作坊里潜思钻研各种器物的制造工艺。不久,他就大大提高了作坊的制造技术,史载,经他监造出来的刀剑和其它器物,“莫不精工坚密”。世人争相仿效蔡伦在担任尚方令期间的最大贡献,是造纸术的发明在当时,使用的书写材料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竹、木简牍,使用最为普遍。但在竹木简牍上写字,必需用小刀刻划,不仅书写的速度慢,而且难度很大,须由专门的工匠才能胜任。况且写出的东西也很不便收藏、翻阅和携带。另一种是缣帛(丝绸的一种),缣帛虽轻便易带,利于书写,但却极为贵重,一般老百姓是根本用不起的。

在蔡伦之前,当时民间已出现了一种很原始的纸,这种纸是用碎麻捣成纤维挤压而成的,十分粗糙,不能用于书写。但这种纸的制造方法却给了蔡伦很大的启示,蔡伦决心对它的制造法加以改进,以制造出一种优质的能够用于书写的纸。于是蔡伦不辞劳苦地深入民间,广泛总结人民的经验,在反复摸索实验的基础上,终于创造出了用树皮、麻头、旧布、烂鱼焖等废品为原料,经过捣碎、沤煮、化浆,然后抄造、定型、干燥的一整套系统的造纸工艺,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批可用于书写的纸。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把这批纸献给和帝,和帝十分欣赏蔡伦的这一发明,特意封他为龙亭侯,并赐给他食邑三百户。

此后,蔡伦发明的造纸术即在全国流传开,各地纷纷仿效。由于蔡伦最先创造出了科学的造纸法,并因此被封为侯,当时的人就把用这种方法制造的纸称为“蔡侯纸”。但是“蔡侯纸”是否就是最早的纸呢?关于这个问题,在史学界曾经出现过一阵风波。因为自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随着考古工作的开展,考古工作者曾先后四次在西汉时代的古墓中发现了纸,其中最有名的是1957年在西安市灞桥的一座西汉墓屮发现的“涮桥纸”。于是,有人对蔡伦造纸的说法产生了怀疑。那么,蔡伦造纸的记载是否确实呢?近年来,一批科学工作者对蔡伦以前的纸进行了严格的科学鉴定和化验分析。结果却是这些纸结构松散,纤维分散度差,其制造缺少完整的和必要的工艺过程,因而不能说是完整意义上的纸,只能说是“纸的雏型”。

其次,西汉时代的纸都没有书写痕迹,与考古上发现的东汉时代的“蔡侯纸”完全不同。目前所发现的东汉纸大都有书写痕迹,其内容为书信、日常文书、诗钞等,它们无论质地、制造工艺或是用于书写等方面,与西汉的纸相比都是质的飞跃,因此,“蔡伦造纸”这一历史事实是无庸置疑的。在“蔡侯纸”发明以前,商、周时代是把文书契刻在兽的胛骨上或铸在铜器上,战国、秦、汉则是把文书写在竹木惝牍或帛上,它们书写、携带和收藏都极不方便。“蔡侯纸”问世后彻底解决了这些难题。它对于文化的传播、交流和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并为后来印刷术的发明准备了条件。当我国人民已普遍使用“蔡侯纸”的时候,欧洲还在使用昂贵的羊皮纸和质地非常脆的纸草作书写材料,世界其它地方也没有纸。

公元七世纪,我国的造纸术经由朝鲜传到日本,八世纪传入阿拉伯,后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十四世纪初叶,欧洲才学会使用破旧皮革造纸,已晚于中国一千多年。造纸术作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中国人民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光辉的一页。而蔡伦的名字和这一切是紧密联系在起的。不幸的是,安帝即位(公元107年)后,宫廷内部的场斗争和倾轧牵连到蔡伦,安帝命令蔡伦去廷尉处受审。蔡伦不愿使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沐浴整装后饮毒药自尽,哎,一代大发明家就这样去世了。真是可惜了这一代伟人,为我们现在的人创造了多少便捷的东西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