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在大汉王朝的辉煌历史中,有一颗将星划破天际,释放出了最耀眼的星光后,仅仅一瞬间就已经消逝。此人就是霍去病。这个名叫霍去病的大汉将军,代表了勇气,荣耀,和无限的可能。他十八岁时,就已经开始随舅舅卫青征战匈奴,第一次出击就敢于独自率领八百精骑,杀入匈奴龙城俘虏了匈奴的一系列重量级人物。

这在当时是不可想象的战功,因此,霍去病以军功获封冠军侯。之后,他又多次出征匈奴,与其相关的封狼居胥,更是成为后世武将们的毕生追求。然而,如此一代天骄,却在二十三岁时猝然离世。这留给大汉王朝及后来人无尽的惋惜和感慨。

在关于霍去病的史料记载中,对他生前的战功和逝后的哀荣,都极尽详细描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记载了汉武帝对于他葬礼的极大重视,可对于霍去病的死因,仅仅是“元狩六年而卒”六个字匆匆一笔带过,这点有些奇怪。

而根据其它史料记载,霍去病则是病死的,除此之外,也没有更详细的记载。这无疑留给当时社会,以及后世无穷的遐想。霍去病死得如此突然,到底是另有隐情还是本有隐疾呢?

首先,霍去病常年征战,正值青壮年,身体素质仍在提升阶段,基本不会突然生病猝死,隐疾病死的说法似乎不太可靠。其次,再看《史记》中的记载,显然司马迁也不认可霍去病是病死的,但他又没有办法知晓朝廷最高层的内幕,为了对史实负责,所以就未能详细记载死因,这符合史官的写作习惯。

但是,通过在霍去病生前和死后的一系列不正常的重大政治事件来看,我们似乎可以品味出一些端倪。

随着朝廷势力的变化,以卫青及皇后卫子夫所代表的卫氏集团,在朝廷拥有越来越大的权势,而霍去病此时,严格意义上说已经不再是卫氏集团的利益代表,汉武帝开始用霍去病来抑制卫氏集团的扩张。我想,这可能与汉武帝早年的经历有关。汉武帝早年,深受祖母窦太后的压制,对外戚权势做大而干政的事情深恶痛绝。

还有就是,在霍去病和卫青最后一次一起出征时,两人虽然都打了胜仗,但是损失很大。不过,此战霍去病的胜利更多一些,他招安并利用匈奴投降的将领士兵,还使用匈奴的粮草,最后打到很远的地方都没有出现绝粮的情况。所以,在得胜回来后,汉武帝就将霍去病的俸禄待遇提高到和卫青一样。如此一来,一些依附卫青的人,就嗅到了一丝政治气息,都跑去投靠霍去病。后来,霍去病还带头和文武百官上书请求将汉武帝喜爱的三个皇子封王,这一系列操作很大程度上侵害了卫氏集团和太子的利益。

故而,霍去病的突然猝死,恐怕和这些朝廷的暗流涌动有着极大的关系。因为,在霍去病死前,汉武帝即将再次发动对匈奴的战争,而此次战,又是霍去病建功立业获得更高荣誉的一次良机。这恰恰是卫氏集团不能容忍的事情,卫氏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核心政治利益,也为了维护自己的家族,极有可能在此时对霍去病出手

最后就是,在霍去病死后,卫青的儿子陆续由于各种原因被剥夺了爵位。其中,史书明确记载,长子卫伉就是因为他的父亲娶了平阳公主,他才有资格继续继承侯爵,而霍去病的儿子,没有任何功劳,更没有和皇帝的亲属关系,却在幼年就被封侯,并且受到汉武帝的的重视。

卫青后人和霍去病后人的境遇不同,两者变化相反,恐怕是这段历史风波中最值得玩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