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关中诸侯在关中纵横了几十年,身经百战,也算是久战沙场,无论是战斗力还是总兵力,表面实力还是比较强大,然而面对曹操的时候,依然不敌,最终惨败收场,那么有哪些原因限制了关中诸侯,让他们面对曹操的时候不能够取胜呢?反而让马超在潼关之战中失败呢?

仔细分析一下,对比曹操和马超等人,发现关中联军的弱点还是比较多,甚至许多弱点非常致命。

首先,从天时来看。

曹操选择了一个很好的时间来对付马超,这个时间就是三月份。《资治通鉴》提到的三月份通常是指农历,也就是阳历四月份的样子。阳历四月对于大部分中国老百姓来说就是农忙的时节。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季是否忙碌决定了一年的收成。

然而曹操反其道而行之,他决定在阳历四月份逼反关中诸侯,让他们起兵造反,而曹操大军则真正起兵的时间是农历8月,也就是阳历九月,差不多就是夏收秋播结束的时间。

从阳历四月份开始,马超的联军就开始积聚在潼关,春耕已经误了农时,上半年已经没有收成了;情况持续到农历八月,也就是阳历九月才看到曹操大军来临,秋播也没有了,算起来,一整年的收入就抹除。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联军此刻食用的还是去年的粮草,今年收成几乎全无,那么战争胜负已经确定了。对于马超来说,不管是赢还是输,最终不得不四处流浪找吃的,关中已经呆不下去了。

反而对于曹操来说,由于很早就采取了军屯和民屯的政策,极大的保证了粮草能够获得稳定的供应,因此无论何时开战,对于曹操来说无需顾虑,完全是全天候的作战。

因此在天时上,曹操占据着极大的便利,这点是马超无法比拟的。

其次,军事素养上也是有代差的。

虽说关中诸侯们群殴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但是他们大多数都在关中内部互相争斗,能够出来学习先进经验的机会也比较少。类似张济张秀这样的诸侯,最后也是归于中原,没有办法回去传授经验,因此这些诸侯们的经验多半比较同质化,大家差不多。

曹操南征北战,打过悍将吕布,败过张绣,也击败了骄横一时袁绍集团,更是歼灭过乌桓骑兵,无论是哪种对手,都最终败在他手下,作战经验在整个三国几乎无人能及,战略战术也是出类拔萃。

在面对马超为首的关中联军,曹操拥有极大的信心。正如有人说道:“关中联军都是长矛兵,我们是不是也要精选精锐士卒来对他们?”曹操洒然一笑,非常有自信的说道:“敌人的长矛虽然锐利,但是打还不打在于我,不在他们,即使他们长矛很长,也刺不到我们。”

对于自身的战斗力,曹操还是非常有信心,况且对于对方的优点和缺点也是了如指掌。在后来对峙和战斗过程中,曹操熟练使用战术来应对关中联军,化主动为被动,全局的主动权完全掌握在手里,达到了玩弄敌人于手掌之中。

第一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马超和其他诸侯统领大军驻守潼关抵抗曹操,而曹操则装模作样和他们对峙,实际上暗地派徐晃和朱灵帅四千人马从距离潼关几百公里的浦阪津渡口渡过黄河。

从背后包围潼关,从而让曹操数万大军从容渡过了黄河和渭河。

此次行动成功的调动了对手,从战略被动变为主动。如果说屯兵潼关之下的时候,曹操非常着急,那么当主动权转移到曹操手里后,开始轮到马超着急了,急不可耐的屡次挑战,甚至多次要求割地求和。

可见,这次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之计,曹操也是非常成功的,获得了战略主动权,为后续击败联军打下了基础。

第二次,略施离间计。

秦国略施小计就除掉了李牧这个心腹大患,从而导致赵国灭国。曹操同样使用离间计,让原本脆弱的关中联军的关系变得支离破碎,离心离德。

曹操先是通过和韩遂在阵前谈话,让大家疑神疑鬼的,然后派人写书信给韩遂,还把书信重要的内容涂涂抹抹,让大家感觉到韩遂私底下似乎在和曹操做交易,从而成功的将马超和韩遂之间的关系离间开来,

最终变得互相不信任,导致战场上不能够互相支援,战力合一,从而惨遭失败。

第三次,阵法熟练,随机应变。

曹操对于战场时机的把握非常到位,能够应付自如,这需要数十年浸染才能够达到这个程度。这个能力对于马超等人来说完全是相去甚远,因此面对曹操熟练的阵法,完全无所适从。

马超屡次寻求和曹操决战,可是一旦决战来临,面临曹操轻兵迎战引诱马超大部分兵力,再辅以虎豹骑侧翼突破、合围、追击,这样炉火纯青的的战术让关中联军无所适从,最终一败涂地,丧失了马超在关中的主动权。

因此,马超等人和曹操在军事素养方面上不是在一个等级上,完全是代差级别的差距。即使马超等人在兵力和地理环境占据先天优势的情况,依然无法抗衡曹操强大的攻势。

最后,马超人和不足。

谈到人和不足的问题,马超这点更是远远不如曹操。曹操讨伐马超代表着大汉朝廷,是以汉丞相的名义征讨叛军,而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联军则是以叛军的名义对抗曹操,即使他们对自己的行动无论怎么美化,但是在大义上,他们的行动并不合法。

当曹操统领着朝廷大军进入关中后,对于那些关中士卒的心理震撼也是不可忽视的。当他们面对威武雄壮的曹操大军,在气势上,联军已经是少了不少,因此在决战之中,一战而溃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在人和上,曹操占据着大义的制高点,而对于马超来说不仅在外部大义不合,在内部上尤其显得不够团结。

常说一个人是头虎,十人在一起的就不是十头猛虎,反而是十头绵羊,这个比如对于关中联军来说比较恰当。

当前方战报说关中联军在增兵,又有诸侯加入联军的时候,曹操不是担忧反而很是高兴,甚至一直等候着他们增兵,直到增无可增为止,那么曹操为何这么兴高采烈呢?

曹操是这样畅谈众人的疑惑的,他感叹说道:“关中地区非常大,险关也非常多,如果让这些人恪守险关,让我们一一征讨,即使花费几年的时间也是很难攻克。现在他们倒好,积聚在一起,而且他们人数虽多,又互不统属,全军没有主帅,这样我们就可以一举消灭。”

曹操对于马超为首的关中联军理解远远超过了马超对于他们自己的理解,从而能够熟练各种战略战术来狂虐对手。

因此,马超人和不足同样是关中联军失败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原因。

总而言之,以马超为首的关中联军失败确实不冤的,不仅涉及到天时和人和方面不足,同样还涉及到自身素质低下,整体实力不如曹操上。

潼关之败为曹操收复旧都洛阳打下了基础,也为逐出马超,安定乱了数十年的关中奠定了基础。

关中稳定之后,即便三国鼎立,蜀汉屡次出垅右企图占领关中也变得不可能,这就需要归功于曹操对于关中诸侯的扫荡。如果不是曹操对于关中势力彻底清除,就不会有后来关中平静,也为魏国和蜀汉之争一直占据上风打下了基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