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诸葛亮北伐的时候孙权真的很忙,夷陵之战之后孙刘两家再次联盟,蜀汉彻底放弃了荆州地区的奢望,诸葛亮将蜀汉的出路放在了北方,开始了五次规模较大的北伐,而具有荆州的孙权在扩充了自己的版图之后也恪守了与蜀汉的第二次联盟对曹魏集团发动北伐作战。

大多数读者对于三国历史的了解来源于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这部以三国历史为基础的“小说”全文以“尊刘抑曹”为写作基线,正面形象蜀汉、负面形象曹魏,剩下一个被边缘化的孙吴,因此在三国时期孙权的行动被动的“默默无闻”。

实际上孙权开始的北伐作战要早于诸葛亮,但是虽然诸葛亮北伐的战绩“寥寥无几”但是与孙权北伐的战果相比依然有可圈可点之处,由此可见孙权的北伐之战是有多糟糕。

孙权亲自率军进行了四次北伐作战,不但寸土未得反而成为曹魏将军“刷经验利器”,曹魏大将满宠、张辽等等都是靠着刷孙权的经验成为名将的。

孙吴政权的北伐绕不开曹魏军事重镇合肥,因为孙权率领的四次北伐就打了四次合肥,如果说孙权的北伐之路是一个副本,那么孙权在同一个BOSS处被干倒四次,直到最后也没能开启第二个副本。

孙权的第一次北伐在公元208年,那个时候周瑜火烧赤壁,曹魏大败不得不放弃了刚刚到手的大部分荆州诸郡,周瑜乘胜追击与曹仁就南郡展开争夺之战。

孙权看着周瑜战功赫赫也想乘着曹魏新败士气低落的好机会给自己积累作战的资历也给自己的履历上增添些统治资本,于是亲率大军进攻合肥。

原本以为可以速生的合肥之战却打成了旷日持久的攻城战,吴军从公元208年末打到公元209年初依然是久攻不下合肥城,这个时候风闻曹操援兵快到了,孙权也就下令撤退了。

第二次北伐之战发生在公元214年也就是“湘水划界”(孙权与刘备集团就荆州划分问题达成协议)之后。

孙权与刘备集团达成协议之后孙权“闲的没事”决定乘着曹操主力与刘备集团对峙汉中的时候再次攻打合肥。这个时候合肥城里只有张辽和他的七千士兵,此战孙权是带着满满的信心直奔合肥。

但是结果这场实力悬殊的战役双方都发挥自己的“超常水平”,只是张辽军是超正常发挥而孙权军是超不正常发挥。

战役刚一开始张辽便发动突袭,以八百勇士冲击孙权前锋军(大军还未到)五千多人,孙权军竟然挡不住被张辽冲到孙权营帐之前,吓的孙权爬上小土坡用长枪防御才侥幸不败,而张辽带着自己剩余的士兵退回了城里。

此战对吴军打击极大,这场战斗结束之后虽然孙权以巨大的优势兵力围攻合肥但是依旧久攻不下。这个时候孙权军中发生疫病,孙权无奈再次撤军。撤退的时候孙权又一次遭遇张辽主动出城突击,这一次孙权距离被俘仅有一桥之隔。

这一战孙权不但打的丢人而且对整个东吴都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阴影。这也间接的导致了在公元230年,孙权率军进行的第三次北伐魏国合肥新城(魏国对于吴国的骚扰合肥的行为不胜其烦,于是废旧合肥城在北三十余里处建新合肥城)时,因为在上岸时遭到魏军的伏击遭受到轻微伤亡就再次退兵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孙权安静了许多直到公元234年,孙权与诸葛亮约定合击曹魏,诸葛亮北伐的同时孙权带兵进攻合肥新城开始第四次北伐。

孙权派陆逊率军进驻江夏威胁襄阳同时派将军孙韶、张承进逼淮阴,这一次是孙吴唯一的一次三路共进的北伐之战。曹魏采用重点集结固守待援的应对策略。集结力量对合肥、襄阳、祁山三个点做重点防御。

面对曹魏的严防死守孙权再一次在合肥城下久攻不克,攻城战一直持续到七月魏明帝亲自率援军驰援合肥。这个时候孙权军疾病流行,听到魏明帝援军将至的消息,孙权军率先主动撤退,孙韶也跟随着撤军,只剩下陆逊继续作战,但已没有实际意义,之后不久陆逊也撤军。此战是孙权最后一次指挥北伐作战可惜还是没能攻克合肥。

此战之后孙权步入晚年日渐昏聩,东吴在无力发动北伐直到公元253年,孙权病逝吴国权臣诸葛恪亲率二十万人出兵北伐围攻合肥新城才开始第五次北伐之战也是最后一次北伐之战。

这一场战斗中魏军守新城一个多月死伤惨重,但最后守将施缓兵之计坚守至魏军援兵到来,魏将文钦大败吴军,第五次北伐再次失利。

当然在虽然孙吴的五次北伐之战都未能获胜,但是在公元227年-239年之间陆逊指挥的四次次战场作战还是取得一定的战果的为东吴挣回了一点颜面。但依然无法改变主战场失利发糟糕局面。

蜀汉与曹魏打的火热,孙吴也与曹魏打得火热,只是合肥一座城“锁”住一个人,孙权一心想要成为与自己的父亲、兄长一样的军事强人但是曹魏的合肥城告诉他:他不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