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在三国的历史上,背叛主公,改换门庭那是家常便饭,极其常见的事,通常仅仅是被嘲笑和不耻其为人,并没有人被称为"三姓家奴",就是刘备换主子也有十来次。但是到了吕布这就变了,吕布就跳槽了3次,却被人羞辱性的称为"三姓家奴"。就是到了今天,往往一提到"三姓家奴"就想到了吕布,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来看看吕布是被谁叫成三姓家奴的,这个叫法是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面叫起来的,也就是在虎牢关战役的时候,张飞看到公孙瓒和吕布打得不可开交,所以就大呼一声:"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这里说的三姓家奴就是吕布了(公孙瓒挥槊亲战吕布。战不数合,瓒败走。吕布纵赤兔马赶来。那马日行千里,飞走如风。看看赶上,布举画戟望瓒后心便刺。傍边一将,圆睁环眼,倒竖虎须,挺丈八蛇矛,飞马大叫:"三姓家奴休走!燕人张飞在此!"吕布见了,弃了公孙瓒,便战张飞。)。所以这个"三姓家奴"的说法是张飞发明的,也就是罗贯中说的,是杜撰出来的。在正史上,并没有"三姓家奴"这个说法,姑且不说这些,我们来看看三姓家奴指的是那三家。

第一家就是丁原了。吕布在丁原手下当的是一个文官主薄,可见吕布有多郁闷,所以董卓一派人游说,就心动杀了丁原投奔董卓去了。至于吕布认丁原为义父,那是演义小说里说的,史料记载的丁原对吕布是"大见亲待,仅此而已。正史并没有吕布认丁原为义父这一说法。按照演义小说的说法,吕布认丁原为义父,那么就应该姓丁,在古代,养子才是亲人,是可以继承家业的,义子只能成为家臣,说其为家奴也不算错。

第二家就是董卓了。这次吕布是真的认董卓为义父了(布斩原首诣卓,卓以布为骑都尉,甚爱信之,誓为父子。)但这也仅仅是董卓看中了吕布的勇武,吕布为了升官发财,仅此而已。且董卓喜怒无常,对吕布也是经常非打即骂(然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拔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这也导致吕布对董卓怨恨非常,再加上吕布与董卓的侍女私通,怕被董卓发现,这正好被司徒王允利用了,设下,将貂蝉同时许给董卓和吕布,使父子陷入争夺的圈套。为了一名歌伎,杀了董卓,夺回貂蝉。

第三家其实就是其本姓了。其实吕布在杀了董卓之后,和王允是有勾结的(允以布为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共秉朝政。),另外还求好刘备,和袁术袁绍又有关系(布自以杀卓为术报雠,欲以德之。术恶其反覆,拒而不受。北诣袁绍,绍与布击张燕于常山。),可以说吕布真的是一个反复无常的人,不过这在三国很常见。反正复杂的很。

在古时候讲究仁义,《三国演义》又是一部讲的书,刘、关、张是极力歌颂的仁义的化身。而吕布,却是袅情绝义、毫无主见的,是刘、关、张的,是要极力鞭挞的人物。所以将吕布描绘成"三姓家奴"也就顺理成章了。而最痛恨的也是有钱便是爹,的人,因此在小说《三国演义》和民间传说故事里,吕布这个毫无操守、随意受支配、没有独立自主意识的人也就成了"三姓家奴"的化身,深入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