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在我们的印象里,道光皇帝就是一幅“抠门”的形象。为了节约几两银子,连新衣服都舍不得穿,平时吃饭连肉都舍不得吃。连皇后过生日,他请大臣们吃大餐,也是人手一碗打卤面。在道光皇帝勒紧裤腰带的节约下,宫廷一年总共花费才20万两银子。你要知道,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暂居在紫禁城,民国政府每年还提供400万银元作为小朝廷的开销。

其实,道光皇帝除了“抠门”外,执政能力并没有我们所想象中那么差。他在位30年间,是做出了不少功绩。

一、整顿吏治

道光皇帝登基不久,就开始整顿吏治。

当时,军机处多是一些年老体衰的老臣。如领班军机大臣托津已66岁,戴均元已有75岁。相比之下,道光皇帝才39岁。君臣之间年龄相差过于悬殊。道光皇帝在“遗诏事件”中做文章,撤掉了托津、戴均元等老臣,换了一批新鲜血液。

道光皇帝还对年老多病而又贪恋权位的人加以罢斥,勒令已经70多岁的云贵总督伯麟退休。

与此同时,道光皇帝鼓励群臣大胆言事,振作精神,他说:“当今弊端,病玩二字,实在愤恨,若不大加振作,焉有起色!”

贪污腐败是晚清的一大特色,屡禁不止。道光皇帝继续反腐倡廉。1844年,道光皇帝命令禁止官员、贡生、监生染指河工费用,并严厉处罚了一批贪污河工费用的官员。

道光皇帝对陋规深恶痛绝,指出“各省的陋规,如舟车行户、火耗平余、杂税存剩、盐当规礼,其名不一。有此地有而彼地无者,有彼处可以裁革而此处断不能裁者。虽然明令禁止,照样巧取豪夺,上司借此恐吓属员,小民为此控告官吏。”道光皇帝下令清查陋规,“令各地督抚将所属地区陋规逐一清查,应存者存,应革者革。”

军机大臣、户部尚书英和的家人在通州经营房产时,增加租金谋利,遭到控告。道光皇帝下令将英和贬为热河都统。

二、平定回部

1826年,新疆回部张格尔在英国人的支持下,发起叛乱。

道光皇帝获悉后,立即以扬威将军长龄、陕甘总督杨遇春、山东巡抚武阿隆、甘肃提督杨芳等人为主帅,调集吉林、黑龙江、陕西、甘肃、四川各地清军共计3万余人,前往新疆平叛。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道光皇帝深知后勤保障的重要性,在国家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多方筹集了1000万两银子,作为军费开支。难能可贵地是,道光皇帝特意告诫前方将领,一定按照市场价格公平购买粮草:“随时体察情形,可买则买,应少买则少买,倘不应该买则竟不必买,总须按照时价公平采买,断不可苟派扰累回户,别滋事端。”

清军的战略行动获得了新疆民众的支持,气势如虹,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击败了叛军,收复了实地,并抓获了张格尔。张格尔被押解进京,道光皇帝亲临午门受俘,并颁发谕旨,历数张格尔的罪行后将其处死。

平定张格尔叛乱,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与西北边疆的和平安定。道光皇帝因此被誉为“小康熙”。

三、经济改革

在经济改革方面,道光皇帝大致做了三件大事。

一是修改盐法。我们知道,食盐是老百姓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国家控制的重要专卖品。在清朝时期,一直采取盐商垄断盐业的办法,导致食盐价格居高不下。同时,私盐泛滥,让国家失去了一笔收入。朝廷曾经对私盐贩子进行打击,但结果适得其反,私盐越禁越畅销。两江总督陶澍等人提出,对盐法进行修改,允许所有人运销食盐——当然,前提是依法纳税。道光皇帝接受了这个建议,支持陶澍等人推进票盐改革。票盐改革打破了盐商对盐业的垄断,降低了食盐价格,国家增加了税收,一举数得。票盐改革被视为清朝末期最有意义的经济体制改革。

二是漕粮海运。漕粮,指的是各地运至京师的税粮,因主要通过京杭大运河运输而得名。由于黄河治理不力,京杭大运河经常遭到水患破坏,几度淤塞,运输粮食越来越艰难。同时,漕运官员吃拿卡要,腐败盛行,导致京杭大运河的运输成本极高。在户部尚书英和等人倡议下,道光皇帝下令,改由海上运输漕粮。1826年,第一批经海上运输的漕粮顺利抵达京师。与传统漕运相比,海运的速度更快、运输量更大、安全性更高。一经采用,便成为漕粮的主要运输方式。直到1900年,漕粮海运的办法才被光绪皇帝取消。

三是允许开矿。乾隆时期,乾隆皇帝开矿会引起闹事,采取了封矿政策。嘉庆皇帝在位期间,继续禁止民间开矿。因此,当西方列强大力推动采矿业的发展、并以此引发工业革命时,清朝却在禁止开矿,简直就是在逆时代潮流。道光皇帝即位之初,没有看到开矿的重要性,还是沿袭禁矿政策。后期,道光皇帝顺应时势,提出了任由老百姓自由开采矿产的政策。这个政策对开发矿业资源、促进生产力发展、提高人民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