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中国近代科学的发展比起西方是要稍晚一些的,但在古代却是领先于西方的,在中国,有这样一位文人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便是宋朝的沈括。
沈括之全才可谓冠绝古今,达芬奇在西方的历史中已经算是非常全才的一位人物,可比起沈括,他还是差了许多。根据《宋史》记载,沈括“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皆有所论著”。《宋史》中描写的还算不太全面,根据《资治通鉴》的补充,我们可以发现沈括在地理,水利,化学,物理,数学,军事等方面都有着非常高的成就,在当时,沈括可以说站在了世界科技的鼎峰,也正因此,沈括折服了无数外国名人。
比如说英国近代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就曾如此评价过沈括:“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就连心高气傲的日本数学史家三上义夫都毫不吝啬对沈括的赞美:“沈括这样的人物,在全世界数学史上找不到,只有中国出了一个。”
古话常言,学无止境,沈括虽然全才,可也不能通晓古今,他也因为没文化而出过丑。白居易有一首非常著名的七言律诗叫做《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白居易
沈括在学习到这首诗的时候,是十分不屑的,因为那时他已经小有名气,在天文地理学方面更是钻研已久,他觉得白居易既然说“四月芳菲尽”,那后面又提到“桃花始盛开”,这无疑是自相矛盾,所以沈括认为白居易也不过是一个没有什么地理知识,徒有虚名的文人。
抱着这样的错误认知,沈括暗嘲了白居易数年。直到有一次,他因为需要研讨地理学说,便上山实地考察,却在山上看到了非凡的景象。当时正是四月,山下的花已经败落了,而山上却依旧是桃花盛开。沈括突然回忆起白居易的诗,觉得一下子恍然大悟,原来当年他单单从语境上来理解白居易的诗,而忽略了实地考察,高度对气温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山上比山下冷,花开的自然会晚一些。
回去后,沈括立刻找到了《大林寺桃花》这首诗,又精读了一番,结果发现诗前面还有自序,上面白纸黑字地写着:“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沈括读后感慨万千,不仅自嘲道:“是我没文化,错怪白居易了。”
不过这件事也间接影响了沈括,在日后,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科学研究上,沈括更加的谨慎,凡事都是小心翼翼,而这种谨慎,也让他在科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到了晚年,沈括因事被贬,隐居在梦溪园,人虽不在朝堂中,心却依旧关系天下,也正是此时,沈括决定写一本包含科学,数学,工艺,社会历史等多种内容汇集在一起的作品留给后人,这部作品正是享誉古今的《梦溪笔谈》。
不过在写《梦溪笔谈》的时候,沈括精神状态并不是很好,因为他的妻子脾气越来越差,为人越来越泼辣。沈括在结发之妻去世后,又娶了一位,名叫张氏,张氏是朝中重臣转运使张蒭的独女,从小就娇生惯养,可以说一身的大小姐脾气。
嫁到沈家后,张氏一开始装的还挺贤惠,可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沈括的被贬,张氏开始暴露自己的本来面目。张氏在家中常常对沈括呼来唤去,并动不动就责骂沈括,有时候还因为一些小事殴打沈括,有一次更是拽着沈括的胡须不放,将其胡须连根拔起,下巴上血肉模糊。
沈括那时都已年过半百,张氏却年轻气盛,更兼有其父张蒭的撑腰,所以沈括是打不过也不敢打张氏,只能每天忍气吞声。在这样的虐待下,沈括的心理状况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一次与朋友乘船同游的时候甚至还想跳河轻生,所幸被好友所拦。不过在这样的情景下,沈括依旧能写出《梦溪笔谈》这样的著作,可见其文笔之优,知识储备之广。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