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完璧归赵,让蔺相如好不风光,官职一路擢升,直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但蔺相如上任后却既无富国之举,亦无强兵之策,只是躺在完璧归赵的功劳簿上睡大觉,直到亡国,恐怕赵惠文王的子孙们也不知道为何有先王培养的如此良相也敌不过秦。窃以为,完璧归赵乃是秦王设计的一个圈套,故意成全蔺相如,使赵国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所以推出本文:秦之良谋——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让蔺相如好不风光,官职一路擢升,直至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但蔺相如上任后却既无富国之举,亦无强兵之策,只是躺在完璧归赵的功劳簿上睡大觉,
直到亡国,恐怕赵惠文王的子孙们也不知道为何有先王培养的如此良相也敌不过秦。
故,完璧归赵乃是秦王设计的一个圈套,故意成全蔺相如,使赵国的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首先,当时秦根本没有攻赵的计划,只是找法子试探一下情况。“蔺相如者,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因此在赵王遇到找上门的麻烦时,受人之荐蔺相如凭勇气“奉璧西入秦”。
后来的结果赵王尽管很有面子,但有一个很明显的漏洞没有引起重视。
蔺相如完璧归赵使用的全是下三烂手段,他叫手下人化了装,抄小路偷偷把和氏璧送回赵国,这样不仅没有解决赵国原来面临的危机,反而把问题激化了。
赵本惧秦,担心怀璧而遭兵祸,蔺相如一骗秦王说璧有毛病,并以碎璧相要挟,再骗秦王斋戒五日,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才肯献璧。
秦王何等人,能看不出他的拙劣演技?而一再受骗却未发兵攻赵,答案只有一个,就是秦本无意因璧攻赵,赵枉作杞人忧天了。
赵以璧为宝,秦以天下为宝。
说以城换璧,只不过借此考察赵国国情,意在试探。
秦王没有怒杀蔺相如,更说明他志不在璧而在天下。这是他在玩外交游戏。而对这些,赵王只是沉醉在完璧的喜悦之中,根本没有往深处去想。
其次,秦王有意让蔺相如成功,来灭赵的实力。秦王志在天下,岂可因一璧而失十五城?天下一统,区区一璧何患不入秦庭。
得民心者得天下,蔺相如以此游说秦王。
为一璧而弃十五城子民,这样天下皆怨秦重璧而轻民。
民心失,天下失,一块和氏璧又如何保得住?秦若夺一璧而激怒赵,赵必然举国相抗,此为明君不取。
如此阐明利害,未必不能完璧归赵。
从事情发展的始末看,秦并无夺璧之意,犹如下棋闲处落子,看看对方反应而已。
而秦所惧者,廉颇也。
蔺相如不过机锋之能,算不上雄才大略。秦王助他成功,就是闲处落子,造成其才能胜过廉颇的假象,达到赵相秦用之目的。
最后,在秦王的设计之下,蔺相如官至相国,而赵走向衰亡。
可以设想,如果将渑池会与荆轲刺秦时的环境相比较,蔺相如能够成功的可能几乎为零,但是他却成功了,其中肯定另有原因。
史载,在秦国国君的宫殿里,连卫士都是列于阶下,不奉诏不准上殿,以荆轲之勇尚且血溅秦庭。
而渑池会上戒备森严,蔺相如以死相拼,竟能斥退环列的武士,难免令人生疑。
蔺相如两次成功都用了玩命的手段,这在谈笑间杀人数万的霸主眼里,可谓之关公面前耍大刀。
何况,六国皆称秦为虎狼之国,岂会被一个文官吓倒?这就可以看出秦王是有意成全其功,助蔺相如权倾朝野。
很快,秦王的预想逐渐成为现实,
第一步是赵“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而廉颇则认为“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造成将相失和。
廉颇者,赵之良将,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遇到蔺相如,无奈也得负荆请罪,此后终不见用,只好老死乡野。
第二步就是诱导赵王看重口舌之才。4年后,赵惠文王死,孝成王立,在用人失察上也越走越远。
孝成王不听众人劝说善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廉颇,使秦之计谋达到最终目的,加速了灭亡的进程。
完璧归赵,让秦暂时丢了一点面子,却为顺利灭赵,进而一统天下铺平道路,不可谓不是一个良计。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