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2020-07-04 来源:hao86 西周灭亡 西周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周,是我国历史上不得不一起的一个朝代。其继承了奴隶社会并开启了封建社会,是我国社会转型的重要时期。其所确立的宗法分封制度,使得家国一体思想延续千年,也令西周的统治看似牢不可破,其继承并极大地拓展了前代的领土,是我国历史上奴隶制社会的巅峰。然而其落幕则是更仓促,一个烽火戏诸侯事件成为了其句号。那么真的就是一个简单的烽火戏诸侯便将西周摧毁了吗?

大众所熟知的烽火戏诸侯

烽火戏诸侯,是我国的重大典故。相传,周幽王无道,宠信爱妃褒姒。为博得美人一笑,连续多次假借狼烟,召集周围的各个诸侯率军勤王,抵御外来入侵。褒姒看到诸侯们狼狈的样子,总是莞尔一笑,而周幽王也觉得找到了秘籍,于是三番五次利用这种方法。最终,当犬戎真的入侵时,面对熊熊的狼烟,诸侯们不再前往救援,风光一时的周天子以及西周王朝伴随着犬戎军队攻入首都镐京而烟消云散了。这是我们很多人从小便知的版本,并以此告诫自身不要近女色,要审时度势,以免出大问题,那么确实如此吗?

史料记载有所不同

首先通俗的版本出于《史记》,然在成书更早的《吕氏春秋》中,明确记载是用击鼓而非烽火来传递信号。根据成书时间,往往越贴近当代越准确。因而第一个疑点出现了:西周时期可能没有烽火台。根据目前考古研究,一般认为西汉之前没有烽火台,太史公所提的烽火台乃是根据西汉时期的情况加以联想而记述的。

自然而然地根据不同信息传递方式,军队的集合速度也就成了另一个关注焦点。要知道古代受限于农业生产力水平,完全脱产的职业兵很少。大多会实施屯垦制度,半农半兵。而交通自身的限制使得要迅速集合士兵赶过去需要花费很多时间。而西周时期,作战是贵族的权利,但是为其后勤服务的人员只多不少,还会更慢。那么一个迟到至少3-5天的耍人游戏有什么快乐吗?褒姒会因为这样低俗的剧情而欢笑?显然不太会。

在《史记》中,有如下记载

"幽王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乃与缯西夷犬戎共攻幽王。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之下,虏褒姒,尽取周之财而去。"

这是烽火戏诸侯的下半段,这段比之前可刺激多了。首先,其明确记载周幽王首先是废后,随后废长立幼,更换储君。而这,让太子的舅舅申侯不干了,直接勾结犬戎一起杀死了周幽王。

烽火戏诸侯的影响

不论历朝历代,储君之事都是大事。这关乎无数大家族几十载的命运。可以类比为一种风险投资。大家分别下注不同的继承人,真正继承人,自然会回报拥立之功,而站错队的显然会遭到各种不幸。所以每次面对继承人变更都会引发动荡。甚至会引发内战。而申侯作为周天子的近亲本身十分高贵。也是亲上加亲,而褒姒和幼子的存在则改变了这一切。似乎一切明朗了不少。

不妨进一步分析一下。首先这里说周幽王举烽火而诸侯兵未至。这里有一个小错误。其实有两个诸侯赶上了:一个是周幽王的叔叔,郑桓公,不过兵力太少和周幽王一起殉国了;还有一个其实当时还不算诸侯,是为周王室养马的秦襄公。不过最终镐京还是沦陷,西周灭亡。所以可见,至少周幽王并不是众叛亲离的。

对于诸侯没赶上救援,我认为有两种可能。其一是速度慢而没赶上出力机会。这也有主客观两种。从客观上讲,部分诸侯距离相对较远,而申侯作为天子的禁卫距离近,具有明显的优势。而郑桓公能够赶来,也和其距离较近有直接关系。另外主观上,周幽王废长立幼不合礼数,外加申侯勾连犬戎实力强大,所以诸侯们不愿迅速前往。更愿意乐见其成隔岸观火。其二是其他诸侯早已有了不臣之心。这个源于周幽王的态度。

周幽王与之前几位周王一样,都直接面对周王室自身衰落,周边亲近贵族都逐步形成稳定的轮替的三公地位;较远的贵族也形成尾大不掉之势。一里一外的压力,让周幽王努力试图削弱贵族的控制,因而他驱逐了一些人。让召、,周公返回封地。并剥夺了一些大贵族的权利。这让很多贵族心生不满。其反心因而日益加强。

面对周幽王讨伐申侯失败之时,有部分诸侯内心是喜悦的:而机会也随之而来,他们可以名正言顺拓展权力了。当诸侯姗姗来迟将犬戎逐出镐京之时,就是宣告周王室的权威就已经跌入谷底之日。就连周平王的地位还是由几大诸侯共同确立的。如此一来有何指望诸侯的臣服呢?虽然这是后话,但这种意愿不会是一时产生,有可能在周幽王遇害前就有了。因而有的诸侯会乐见周幽王被杀,这样一来正统的周王室就不复存,自身权力自然可以拓展。

面对残酷的局面,合格的政客需要处理的问题

由此,周幽王死亡的背后杀手似乎有了玄妙。首先,从正史上看是犬戎。不过,我个人倾向于申侯。因为犬戎没有文字,很难证实。而故有的华狄之别让正史的可信度有所下降此为其一。以往面对犬戎,即便暂时失败也可以通过金钱与美女来完成和解。面对只想要钱和美女的犬戎,周幽王可以轻松满足,毕竟自己的生命显然高于这些。

事实上,只有周幽王活着,不论是他自己筹资还是诏令天下,才能够满足犬戎需求,正如绑匪撕票就会丧失行动的意义一样。但对于废太子废皇后感到不满并已经犯上作乱的申侯,他的目标就是周幽王的命。周幽王不能活,他活自己就会死。那么从动机上看,显然申侯更有可能。此为其二也。并且有了可以栽赃的犬戎,又有什么可以阻止申侯呢,此为其三。

最后一个可以讨论的疑点是西周的正统延续问题。一般史书均认可周幽王死,周平王入继大统,东迁洛邑,开启东周。但实际上当时不只有一位周天子。在另一侧还有一位周携王。根据近年发现的竹书纪年、清华简。都表示了周携王的存在。考虑到周平王有弑君篡位之嫌,其正统地位并不稳定。那么身为周幽王弟弟的周携王似乎更有理由具有合法性。

根据记载,周携王获得了西南以及诸多小诸侯的支持,二王并立的局面也因此延续了二十余年。不过,一个相对成熟希望复兴周朝的君主肯定不如小孩子好控制。所以大贵族显然会支持周平王。果不其然。晋文公突袭并杀死周携王,结束了二王并立的局面。他如此平叛大功,也为晋国的霸业留下了积淀。

周幽王的失败而亡乃是其作为一个试图改革的君主,因为难以抗衡的贵族力量的最终命运。不过,不论他成功与否,社会转型都将降临。一个新的时代即将到来,这不是任何人所能控制的。而这一切也不全是正邪善恶之分,一切都是利益。大贵族漠视周幽王败亡是利益;去除申侯影响也是利益;支持周平王是利益;消灭周幽王也是利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往往,皆为利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