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在没有大司马之前,大将军是最高的军职,当然,如果说要比较大司马、大将军谁更大?可以认为是大司马,因为曹魏的进位顺序是先大将军,后大司马。比如夏侯惇,在曹丕继承王位后,进位大将军,按照进度,他可以进位大司马,但是不巧,夏侯惇做上大将军不到两个月就去世了。后来曹仁接上了他大将军的职位,并进位大司马。曹休没有做过大将军,直接从征东大将军进位大司马。曹休死后,曹真从大将军进位大司马。

曹真应该是曹魏最后一个大司马,之后曹魏没有再设立大司马的职位,也就是说大司马这个职位弄没了。公元239年,魏明帝去世,临终让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佐朝政。曹爽为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

据说,当时有人提议让司马懿出任大司马一职。这个动议就司马懿本人的功绩和资历而言是非常恰当的,因为当时如果司马懿都不能出任大司马,那么更无他人有这个资格。但是,马上有人反驳,认为历史上的大司马大多结局不好,如果让司马懿出任大司马,这不是变相诅咒他么。于是司马懿仍然做他的太尉,按照官职看,太尉是低于大将军的,太尉虽然是三公之首,但是大将军更在三公之上。

那么曹爽和司马懿官职有落差,会不会不平衡?其实这没有任何问题,主要在于司马懿是元老级大臣,曹爽只是新秀,人们并不会认为曹爽这个大将军比司马懿的太尉更高多少。

那么曹爽为什么不争大司马一职,而甘愿一直做大将军?我认为很可能是曹爽认为其父曹真是最后一个大司马,他自认为没有人可以与其父相比,自己更是带着敬畏,不如让大司马一职空着,反正司马懿也没有争大司马。没准,反对司马懿进位大司马的人就是曹爽一党。

公元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把曹爽处理掉了,魏国从此名存实亡。司马懿想不想做大司马呢?他根本没有把任何官位爵位放在眼里,他要的是曹魏的江山。政变后没有多久,魏国皇帝曹芳就想封司马懿为丞相,加九锡,司马懿坚决不受。后来,魏主又想拜司马懿为相国,封郡公,司马懿再次拒绝。

曹操曾经任过丞相十二年时间,他导演取代汉朝的一套程序就是在他任丞相的期间。司马懿如果任废除已久的丞相之职,等于承认自己是第二个曹操,他才不会这么傻。司马懿仍然要向天下人表姿态,伪装成魏国的周公,这样才更有利于他后续的布局。

当司马懿都不愿意做大司马,其他人更不可能染指这个职位,故而大司马就空着了。后来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他们最高官职都是大将军,并没有进位大司马。这样搞一下,大司马就在曹魏成为历史。

综合而论,曹魏把大司马弄没了,主要是这个职位本来就设立年限短,还有就是威权人物忌讳这个职位,视为不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