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现代生活的日新月异让很多人都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我们如今生活的年代和封建社会其实并不遥远,那些存留在历史课本中的皇帝也只不过刚刚退位了一百多年,但是在很多人的心中,好像尊卑分明的封建思想已经是千年之外的往事。
正是因为这种对于时间的错觉,会让很多人对于过去有一种心理上的滤镜,在影视作品的影响下,有些人认为古人的生活非常值得向往,每天都只是闲庭却步的节奏,过着桃源般的浪漫生活。
可是历史的残酷却并非是人们所能想象的,封建社会之所以会分崩离析,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底层人民在长久的时间中甚至连温饱都是一种奢侈,而他们的穷困则是喂养这一整个统治阶级的奢靡,不单单是财富上的剥削,更有一种专供于伺候他们的职业,需要穷人付出残害自己身体的代价,这种职业就是宫廷太监。
多余的存在
太监在中国封建历史上是很悠久的一个存在,不论是哪一个朝代,不论是圣主还是昏君,对于太监的需求都是一样的,因此这种以戕害身体为代价的职业,却能够在中国历史一直代代不绝,看似非常的不合理,却能够说明一个很朴实的道理,那就是朝代或许有盛世有衰世,可是对于老百姓来说,生活却是一层不变的艰苦,如若能够填饱肚子,谁又愿意用残缺的身体换取谋生的手段。
除了小时候被父母卖入宫中的太监,很多太监是在生存和尊严之间选择了自己的需求,这本身是无可厚非的,那些嗜血的统治阶级才应该受到咒骂。不过历史却从来不会给弱势群体报以温存,所谓的“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清王朝被人们所推翻之后,曾经的王侯将相纵然是跌落下高台,可依旧还是能够保持富裕的生活。
历史的聚光灯也很多聚焦在“末代皇帝”或“末代格格”这些金枝玉叶上,但是在他们的背后,历史碾压过的还有数以万计的太监们,他们本身就是依附在封建帝王的权力身边,当帝王被连根拔起的时候,这些太监的在旧时代的流失和新时代的浪潮中成了“多余”。
三种下场
宣统皇帝在刚刚退位的时候,民国政府还能够允许宫廷的存在,本来这些最后一代的太监,或许可以和末代皇帝一起走完历史的最后一程。不过最后风云突起,皇帝被驱逐出了紫禁城,而太监也一个个被好心“解放”了出去。
在那个“三脚九流”尚且遭人白眼的社会,更何况这些落势的太监们,对于他们的未来,政府无心安排,所能依仗的只是他们自己而已,根据一些民初的文人记载,中国的末代太监们,他们之中有大致分为三类人,各类人有各类人的不同境遇和心态。
乞丐中也有丐帮帮主,所以在太监群体中也自然有位居金字塔最上层的存在,譬如我们所熟知的大太监李莲英,或者是小德张,对于他们来说,在宫廷中的常年积蓄,足可以让他们在离开皇宫的生活,依旧是保持富裕的标准,甚至这些人对封建王朝的垮台是举双手支持的,毕竟“伴君如伴虎”,他们积累下不菲的资产,还能够在人生的最后阶段获得之前所不敢奢想的自由,对于他们来说离开皇宫是人生的幸运。
塔尖上的一些人能够过的快乐逍遥,而一些掌管各宫的太监,他们虽然没有那么滋润的生活环境,可是当初也是太监中的“官”。他们这些人被遣散出了紫禁城后,通过自己以往的人脉,多数人还能够追随在以往的主人身边,或者干脆就是在北京附近的寺庙中安身,在乱世中能够有一口饭吃,这也是他们眼中的造化了。
但是对于庞大的基层太监来说,他们代表的就是“太监”这个群体的历史流向,他们大多数都只是在紫禁城充当杂役,平时没有个人的积蓄,也跟任何达官贵人没有来往,当历史把他们推向社会后,面对谋生他们束手无策,很多人正是因为没有办法在社会上生存,才忍辱负重做了太监,如今命运又把他们给送到绝路上,可想而知他们的内心有多少挣扎和痛苦。
这些历史的“弃儿”,只能够继续当“社会”的弃儿,于是在北京城中,便多了很多声音尖细,没有胡须的“乞讨者”,他们的命运是凄惨可悲的,当尊严都换不了一些存活的希望时,这些太监只能够是在历史的夹缝中自生自灭,被人遗忘。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