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你知道明代宗怎么死的吗

根据史料的记载,朱祁镇复辟不久后,弟弟朱祁钰就病逝了,其实还有史料记载:他或许是被害而亡的。

明朝自从朱棣抢了侄子的皇位后,便将都城从南京迁到北京,自然,明朝的帝陵也大都在北京,也就是如今的旅游之地“明十三陵”,顾名思义,这里安葬着明朝的13位皇帝,但众所周知,明朝一共有16位皇帝,那么有谁不在这其中呢?第一位便是创始人朱元璋,他在南京称帝,去世后也被葬在南京;第二位便是被朱棣夺位的朱允炆,他在靖难之役失败后,留下一把大火失踪,至今下落不明;第三位便是今天要说的他,朱祁钰。

朱祁钰,虽然生在皇家,但他出身着实很卑微,他的生母是贤妃吴氏,吴氏是带罪之人,她本是汉王府的人,明宣宗时期,朱高煦造反被生擒后,汉王府的女眷都被充入后宫为奴,吴氏便是其中之一。她长相艳丽,宣宗在回京途中看到她很是喜欢,便将其宠幸。但毕竟是代罪之人,不能入宫为妃,宣宗便将其养在宫外,且时常去看望她。

吴氏很幸运,没多久便生下一子,即朱祁钰。母因子贵,她被封为贤妃,但依旧不被允许入宫。直到宣宗去世,朱祁镇上位,他们母子才回到宫中,朱祁镇也将这个弟弟封为郕王,由此可见,朱祁钰一生几乎是与皇位无缘的。相比较而言,朱祁镇即位就很名正言顺了,他不仅仅是长子,还是皇后生的嫡子,所以宣宗去世后,年仅9岁的他登基为帝。

朱祁镇一直很宠信太监王振,王振也借此兴风作浪,正统14年,瓦剌挥师南下,打到大同,北京都城面临险境,王振便撺掇皇帝学习先祖御驾亲征,年轻气盛的朱祁镇被彻底忽悠,仓促之间筹兵迎战,结果可想而知,明军大败,数名将领战死沙场,就连皇帝也沦为了俘虏。太子才2岁,无力处理朝政大事,混乱之时,在重臣于谦等人的扶持下,负责监国的朱祁钰上位了,朱祁镇则被尊为太上皇。

当时明朝一片混乱,京城流言四起,打算举家南迁的人不在少数,朝廷之上也是一片争议,有人主张迁都回南京,有人提议与瓦剌决战,朱祁钰临危受命,一时也拿不定主意。最后还是于谦表示,不能迁都,因为北宋时期便有南迁的先例,但这是亡国的先兆,朱祁钰听后果断决定不迁都。

最后也是在他的主持下,稳定军情,击退瓦剌军,保住京城,稳定百姓,这时的他,完全可以说是力挽狂澜。原本朱祁钰没有当皇帝的想法,甚至于谦等人提议时,他也是万般拒绝,但这时已经尝到巅峰权力的他,逐渐习惯了皇位,也不想再让位。瓦剌一看朱祁镇失去价值,便将其放回,朱祁钰无奈迎回长兄,但为防止他夺回帝位,便将其幽禁在宫中,这一幽禁便是7年之久。

在此期间,朱祁钰为了不让帝位旁落,他废了朱祁镇儿子朱见深的太子之位,改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但他没想到,第2年朱见济就夭折,他大受打击。后1457年,朱祁钰身患疾病,连朝都不上了,百官心急如焚,因为后继无人。朱祁镇就是在这个时候,联合石亨等人发动政变,复辟成功,废掉弟弟,将其幽禁,也不准太医为其医治,直至其病逝。

但后世对他死亡方式颇有争议,其中有一种说法是他被一个太监用白绫缢死的,史料《罪惟录》记录,“是月十有九日,郕王病己愈。太监蒋安希旨,以帛扼杀王,报郕王薨。”还有在《病逸漫记》中记载:“景泰帝之崩,为宦官蒋安以帛勒死”。甚至清朝的乾隆曾经为景泰陵立碑时题词说,朱祁钰“子亦随死,终于杀... ...实所自取耳”。

而且史料并没有记载朱祁镇不给弟弟医治,甚至在《复辟录》还记载朱祁镇上位后2、3日,上朝时说“弟弟好矣,吃粥矣,事固无预弟弟。小人坏之耳”,但百官听后默然。因此,有人认为朱祁镇暗藏私心,朱祁钰的死也和他有着直接关系。弟弟死后,哥哥朱祁镇不承认他曾经的帝位,连他为自己修建的帝陵也毁掉,还将其以藩王的身份葬在玉泉山上,因此,朱祁钰成为明朝唯一一位迁都北京后、又没有葬在明十三陵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