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史上最完美的皇帝柴荣

周世宗柴荣,五代时期后周第二代帝王,他虽然生在富贵的商人之家,但他本与帝位无缘,但命运却因郭威而改变。他是郭威的内侄加养子,开始他们效忠后汉,但后来后汉皇帝把他们的家属斩了,于是郭威就造反,自己做了皇帝,成了周太祖。954年,郭威驾崩后,无子可继,柴荣被天上的馅饼砸中,捡了个皇帝当,即周世宗。他是千古代王为人为政的楷模,文治武功都是皇帝中的翘楚。

宋神宗曾赞他:“世宗诚创业造功英主也。”

朱元璋叹息其:“无其时而为之者也!”

司马光赞他:"以信令御群臣,以正义责诸国,大邦畏其力,小邦怀其德” 真正做到了“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宋代曾巩拿柴荣和李世民作比,说:唐太宗即位之初,延群臣与图天下之事,而能绌封伦,用魏郑公之说,所以成贞观之治。周世宗初即位,亦延群臣,使陈当世之务,而能知王朴之可用,故显德之政,亦独能变五代之因循。”

有史家称柴荣为”五代第一明君”,光照千古的政治明星,他15岁从军,24岁拜将,33岁称帝,他精明强干,节约简朴,赢得了军士和百姓们的拥戴,成为结束中唐以来200多年割据动荡形势的决定性人物。

郭威建立后周时在公元950-960年。

五代十国时期是在唐灭亡之后,天下分割而存在的特殊时代。

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后遗症依然严重存在,天下一片混乱,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代。

百姓流离失所,社会生产力遭到严重的破坏。在郭威和柴荣在位加起来不过六年,改革弊政,国内大治,对外征战屡胜,国力逐渐增强。

柴荣继位后,一心要把养父未竟的事业发扬光大,他想壮大基业,开创汉唐盛世。

他提出了3个10年计划:朕当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足矣!”

他对内改革弊政,励精图治,对外拉开了一统天下的序幕。

北汉一直勾结匈奴,柴荣对北汉发起总攻,直到把他们找残。并借打仗的机会整顿军队,肃清军纪。

他说“兵在精不在众,宜一一点选。精锐者为上军,怯懦者任从安便,庶期不用,又不虚费。”

这时赵匡胤一直跟着柴荣征战,部队大清洗过后,他升职为殿前都虞侯。

所以后世评论说,赵匡胤是踩在上司的肩膀上成长起来的帝王,也不很有道理,毕竟踩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长的历程要缩短。

经过整顿后柴荣的部队被他打造成精锐铁军,他的队伍,征伐四方,所向皆捷。

治理内政方面,他下诏:“国家设贡举之司,求英俊之士,务询文行方中科名。比闻近年以来,多有滥进,或以年劳而得第,或因媒势以出身。今岁所放举人,试令看验,果见纰缪,须至去留。”

他为国家广选人才并亲自阅览进士们的计赋和论文论策,非常重视国家的文化建设。

他任人唯贤,虚心纳谏,他向朝臣征求治国良策。点名让翰林学士写了两篇文章《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平边策》。

另外他严惩官场腐败,以身示范,勤俭节约,节省宫廷开支。并开展了灭佛运动,下诏,不得禁私变僧尼,废寺院三万三百三十六所,还俗僧尼多达六万一千二百人。

上苍赋予他神圣的使命,他也不负黎民百姓不负身担的重任,但是上苍真的给他的时间不多,5年,他澄清吏治,为国家遴选人才,整顿军队,限制佛教,安抚流亡,奖励农耕……政绩卓著。

军功方面,他一生5次亲征,历次用兵都亲临战斗第一线,后来,他三征南唐,北伐辽朝,他仅用了42天,兵不血刃,连收三关三州,17县。他准备乘胜夺取幽州,收复唐末的失地。可就在这时,他病倒了,只能返回。

所以有人评说,若柴荣不死,幽云十六州早就被收回,打平天下都是小菜一碟。

接照这样的节奏,天下一统真的不成问题。5年半的文治武功,被载入史册,万古流芳,他为大宋一统天下夯实最坚实的政治根基。

班师回到汴京不久,年仅39岁的柴荣就驾崩了。7岁的皇长子柴宗训枢前即位,可惜,神武雄略的一代英主,英年早逝功败垂成,斑驳的史册残留着一声长叹。

可惜扫平天下开创盛世的梦只能留给赵匡胤来完成了。他幸运,不然他的一统天业不可能在20年完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