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宋代词人辛弃疾,有一首很著名的词,名字叫做《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这首词中提到了很多南北朝时期很有名的历史人物,其中就有刘裕。词中为什么会提到刘裕呢?因为在南朝,是刘裕彻底打破了门阀制度,以一介寒人的身份,登上皇帝的宝座,从他之后,开启了一个新的时代。

刘裕是怎么当上皇帝的?

东晋末年,一个出身下层的寒人,最终取得了封建统治的最高权力。这个人就是刘裕,小名寄奴,历史上称为宋武帝。公元四二○年他登上皇帝宝座,建立宋朝。

刘裕能够当上皇帝,最应该感谢的人,就是孙恩。如果没有孙恩的造反,刘裕是没有这个机会的。

刘裕是以镇压孙恩起义起家的,在镇压孙恩起义的过程中,他从一个普通军官,直到掌握了全部的东晋兵权。

皇帝是个好职业,多少有地位,有能力的人,都想上去坐上一座。在刘裕之前,也有不少出身高门大族的野心家,觊觎过司马氏的皇位,比如说王敦,还比如桓温,他们都是名门高族,但是都失败了。

四三年,桓温的儿子桓玄,也想取代可马氏做了皇帝,但是只不过一百天,他和他的追随者,就被刘浴打倒了。

东晋偏安,祖逖、庾亮、殷浩、桓温都曾北伐。他们要么是得不到土族的支持,要么就是坐失时机,都没有成功。这时,北方的南燕和东晋接壤,经常侵扰东晋的边境。

当时北方十分混乱,都想当老大,几家政权并立。南燕是鲜卑慕容氏建立的政权,占有现在山东南部和江苏北部一部分地方。羌族在关中建立的后秦,统治着现在陕西、山西两南部和河南黄河以南的地方,也和东晋为敌。

公元四○九年,刘裕北伐南燕,长驱过了大岘(现在山东沂县北),攻下南燕都城广固(现在山东益都县西北)俘获南燕主慕容超,取得了青州。

刘裕的志向很大,就好像许多的穷孩子一样,有了机会,就要一门心思的彻底做大。于是在第一次北伐,七年之后的公元四一六年,刘裕再次北伐。这一次规模更为弘大,分兵五路,水陆并进,不到一年时间,汉魏(曹魏)以来的名都洛阳和长安,都被他打下了。

长安自三一六年被匈奴人刘曜攻陷后,一直盼望着汉族的旌旗,至此已经一百零ー年了。后秦主姚泓,被俘后送到了建康(现在江苏南京市,东晋的都城,后来南朝也在这里建都)。北伐的成就,提高了刘裕的威望。

刘裕不止仅仅北伐,在消灭南方割据势力方面,他也做得很出色。从四一一年起,仅用了五年时间,他就先后打败了卢循、刘毅、谯纵和司马休之,南方出现了一百多年来没有过的统一。

北方的鲜卑拓跋部,征服了黄河流城,继续向南发展的时候,统一的、比较强盛的宋朝,把它阻止在长江以北,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使比较发达的江南经济和文化,免受破坏,得以继续发展。

东晋司马氏的政权,是依靠南北大族,在汉族灾难深重的时候,建立起来的。而刘裕帝业的经营,与此却全然相同。

西晋灭亡,北方士民纷纷避难来到江南。刘裕的祖先也在这时候迁到长江边上的京口(现在江苏镇江市)。

京口一带,原来地广人稀,自从北方流民来了,逐渐成为东晋的重镇,号称北府。因为北府的居民大多来自北方,所以比之南方原住民,就显得很是强悍,勇于从军。

这样的人员,东晋又怎会不加以利用?所以就在这里招募军队,练成一支劲旅,这支军队被称做北府兵。

北府兵在淝水之战立过功勋。这一支军队,后来被派去镇压孙恩起义。此时,刘裕还是刘牢之的部下。

刘牢之部下的其他军官,抢掠财物,军纪败坏,只有刘裕约束部属,纪律比较严明。

刘裕年轻的时候,可以说是寒微之至,他种过地,砍过柴,捕过鱼,做过小买卖。在京口有一家姓刁的大族,为首的叫刁逵,残害地方,称为"京口之蠹"。

刘裕也受过习家的欺侮,吃过苦头。有一次,他和刁家人赌博,输了,还不起赌债,还被刁逵绑缚在拴马柱上。从刘裕的经历看来,他是属于社会的底层,也就是所谓寒门。历史上说他"奋起寒微",正表明他的出身和那些高门士族的子孙不同。

刘裕的追随者,大多数也和他一样,没有门户可以依傍。他最亲信的刘穆之,和他一样,也是寒微之人,在得志之前,常常到岳父家里去混饭吃,受人奚落。他的另一位亲信,立过许多战功的王镇恶,是前秦宰相王猛的孙子,前秦灭亡后,流亡到了荆州,当他被刘裕提拨起来的时候,不过是个常近边境的小县县令。

东晋时期,高门大族把持着从朝廷到地方的几乎所有权力,像刘裕这样的所谓寒门,在政治上,是不容易找到出头的机会,所以刘裕等到时机一来,就奋力取改治权力,争取富贵荣华。

刘裕是这样,他的追随者也是这样。阻碍他们青云直上的,其实就是那些占据朝廷高位的高门大族。然而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却给了那些士族以沉重的打击。许多的士族的头面人物,被起义军杀死,士族的腐朽无能,也充分暴露了出来。这就为寒门在政治上的上位,开辟出了活动的天地。

桓家是东晋的世家大族,刘裕讨灭桓玄,把这个士族拉下了台。名门出身的王愉、王綏、谢混、郗僧施,在桓玄倒台之后,也一个个被刘裕杀掉了。这些人被杀,罪名不完全一祥。在他们心目中,刘裕是个成不了什么气候的小人物。他们对刘裕的态度,都非常傲慢,结果却被这个寒微的小人物要了脑袋。

刘裕当了皇帝,他所代表的寒门势力,也昂起了头颅,而士族的势力,则日渐衰落,象过午的阳光,逐渐西斜。但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士族衰落的过程极其漫长,一直持续了近二百年,直到唐初,经过了又一次全国规模的农民战争的荡涤,才宣告结束。

刘裕对世家大族的猜疑,至死都没有改变,但是仅靠他一人之力,还是无法改变的,刘裕在临终的时候,顾命大臣中有一个叫谢晦的人。刘裕对儿子说,谢晦这个人,很有才干,假如将来有人反对你,那就必定起他。

谢晦和谢安是一家的人,也就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中的那个谢家,是东晋头一号的名门,和这个出身寒微的皇帝之间,猜疑似乎特别深。

尽管士族的势力在南朝还是很强大,但是他们的统治地位,还是被削弱了,寒门人士有了出头的机会,宋之后的齐,梁、陈,这几代开国皇帝,基本上都是寒门出身,他们都应该感谢刘裕,因为是刘裕打破了了这个桎梏,使得寒门人才有了发挥能力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