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诸葛亮六出祁山,姜伯约九伐中原,这是三国演义中刘备死后,最为精彩,也最传奇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现出刘禅时代的蜀国,面临的危机和机遇。虽然姜维和诸葛亮都曾经讨伐过曹魏势力,而且次数很多,但从质量和规模看,姜维和诸葛亮一比,显然不在一个重量级。

后诸葛亮时代蜀国的危机

诸葛亮的死,可以看成是蜀国政坛的一次大地震,也让蜀国权力出现了真空状态。虽然诸葛亮推荐了费祎,董允,蒋琬等人接他的班,但这些文臣的威信,不足以震慑蜀国群臣。而武将方面,更是凋零殆尽,姜维作为诸葛亮指定的接班人,并没有像诸葛亮那样,在军队中建立足够的威信。也没有获得足够多的兵权。于是,蜀国出现了文官制衡武将的局面。

而在文官集团里,也出现了分歧。其重点分歧在于,是否按照诸葛亮规划的路线继续前进,还是另辟蹊径,延续着蜀国的国运。

费祎董允蒋琬可以算作是诸葛亮坚定的粉丝,他们虽然能力不如诸葛亮,却各自发挥所长,看起来也可以让蜀国这艘大船,不偏离轨道。可分歧也在此出现。

费祎董允,是谦和的君子,善于治国理政安民,但对于军事却不太在行。而蒋琬虽然是文官,却有武将之风,渴望在边关建功立业。这种分歧,就体现在对于姜维北伐的态度上。

第一阶段的北伐事业

起初的姜维,并没有太多兵权,费祎并不完全支持姜维,蒋琬却一如既往的支持。从延熙元年一直到延熙十二年,这十一年间,姜维先后进行了四次军事行动。按照姜维的策略,选择了攻破陇西,连接羌胡,再图长安的进攻计划。这四次北伐,战场全部设在甘肃一带。

但姜维的战略,并没有得到支持。费祎十分保守,每当姜维想要大规模北伐,费祎总会牵制一番。于是,虽然这十一年以来,姜维进行四次军事行动,但每一次兵力也就一万人左右。虽然联络了一部分羌人,迁回蜀中一部分人口。但对于庞大的魏国来说,很难产生实际的影响。

第二阶段的北伐事业

第一阶段的北伐事业,虽然没有按照姜维既定的路线进行,战果并不丰富,可毕竟有了一定的军功,这些军功和经验值,让姜维在军队中的威信和地位与日俱增。也开始拥有自己的铁粉和死忠。

而到了延熙十六年的时候,蜀国内部突发变故,费祎被刺杀身亡。这是姜维北伐事业的分水岭,也是蜀国崩溃的前奏。

虽然费祎不太支持姜维的北伐,却很能保国安民,在费祎的治理下,蜀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也逐渐恢复实力。就当前景一片大好,费祎莫名其妙被刺杀身亡。蜀国权力,再次出现真空。

费祎死的突然,根本来不及找接班人,在这种突发状况下,另外两股潜伏的势力,渐渐控制朝政。一股是宦官黄皓为首的宦官势力,一股是以谯周为首的保守党势力。虽然这两股势力,无法抗衡正处于巅峰时期的姜维。但在几年后,依旧让姜维极为难堪。

目前的姜维,暂时无事,他开始放开手脚,实现自己北伐梦想。这就是第二阶段的北伐。

第二阶段从延熙十六年到延熙二十年,短短五年,姜维进行了五次大规模北伐,这五次北伐,和前四次比起来,规模更大,战果也极为丰富。而每次姜维带领的军队,多达数万人,几乎是蜀国所有的精锐了。而战果也是极为可观,战绩是两胜,两平,一败,迁回数郡军民,尤其在洮西之战,击溃王经手下数万大军,也获得北伐以来最大的一次胜仗。这样的战绩,也让魏国极为头疼,不得不安排郭淮、陈泰、邓艾等顶级将领与之对抗。这种阵容,堪称三国后期最豪华的阵容。也可以看出,姜维这五次北伐的威慑力。

姜维在不断成长,蜀国内部的谯周黄皓等人,也在这几年中飞速成长,强大到已经可以和姜维分庭抗礼的地步。于是,姜维的北伐,被拖进了第三个阶段。

第三阶段的北伐事业

第三阶段的北伐,从景耀五年开始,一直到景耀六年,只有两年时间,却成为姜维最纠结的两年。景耀五年,姜维北伐被邓艾击败,彻底失去了军中的威信,而黄皓等人,开始反戈一击。在外被邓艾击败,而内部又被黄皓等人坑了一次。于是,姜维决定变被动为主动,再次北伐。

在景耀六年的时候,最后一次北伐开始。与其说是北伐,不如说是避祸,这第六次北伐,更多的是战略防御,邓艾已经打过国境线,直捣剑阁。钟会则抄了姜维的侧翼,让剑阁成为一座孤城,接着就是邓艾偷渡阴平,然后,蜀国就亡了。可以说,第三阶段的北伐,两战皆败,然后,亡了国。

姜维其实很难,诸葛亮总览军政大权,没有后顾之忧,可姜维,不但要和敌人斗,还要和自己人周旋,现后进行了十一次军事行动,最终以六平,两胜,三败的战绩收官,这个战绩并不耀眼,但在这种环境下,打成这样的结果,已经很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