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刘禅是刘皇叔刘备的儿子,也是未来蜀国的接手人。早在新野大战大败曹军后,曹操带领五十万大军追杀刘皇叔,刘皇叔撤军新野,但在逃跑路上与两位夫人和儿子走散。刘皇叔于是派赵云前去营救,找到甘夫人后,又找到了糜夫人,但是刚好曹军追来,糜夫人于是把孩子交给赵云,自己跳井自杀。赵云七进七出曹军救出阿斗,交给刘皇叔,刘皇叔看因为这一个儿子却死伤那么多将领,一怒之下就把他重摔在地上,有个说法是这么一摔,就把刘皇叔的独子摔傻了。

刘禅其实不傻,为什么说刘禅装傻?

刘皇叔白帝城将儿子交给丞相辅佐,就一命呜呼。刘备嘱托儿子要像对待自己一样对待丞相,他没有辜负先帝遗言,做到了这一点。虽然丞相独揽大权,控制全军,但他依然待君如待父,不是因为他傻,正是因为他的聪明,知道上层统治者发生矛盾是对这个国家最不利的,所以他任由丞相独揽大权率军作战。20多岁的他可以处理政事了,可丞相却把他依然当做孩子一样教导,教他亲进忠贤的臣子,远离小人,不放权让阿斗自己尝试。他为了蜀国只能做个白痴皇帝。

他其实与丞相存在许多不和之处,但为了大局还是要隐忍。丞相在打了败战选择自贬官阶,后来为了不影响他的威望,在他打了胜战后又恢复了他的官位。阿斗这么做,稳住了这个国家的上层,避免上层直接发生矛盾。

关于北伐魏国,他是极力反对的,劳民又伤财,大力劝说丞相不要北伐,丞相不听,执意北伐,阿斗也只能全力支持,只为了不跟丞相发生矛盾。

丞相病死在五丈原的事情被阿斗知道,他居然哭倒在地,等尸体运回成都的时候,他率百官在城门外等候,阿斗这么做,即稳定了民心,又顺从民意,得到了蜀国百姓的支持。阿斗能这样自如的处理君臣关系,是历史上少有的。阿斗和丞相是所有托孤大臣里关系最好的。避免了君臣矛盾,臣子叛乱。其他托孤大臣比如霍光,鳌拜,最后都没有个好下场。

丞相死了之后,阿斗立即停止北伐,休养生息,整顿内务。魏军在司马懿的率领下大军出征辽东,阿斗怕蒋琬跟丞相一样遇到埋伏,还专门提醒他。魏延造反,阿斗一眼识破。后在平定魏延造反案中,阿斗又有君子之肚量,没有全部否定魏延的功过。自丞相死后,阿斗亲政,终于解决了蜀国事无大小,皆与丞相的局面。

后期的阿斗重用宦官,这个错误的决定,让蜀国早日送命。阿斗喜用宦官黄皓,黄皓为了金钱与权力,一步一步向上攀爬。幸好董允在世,多次叱责黄皓,让黄皓不敢有所大作为。董允去世后,黄皓把持朝政,从黄门令升为中常待。阿斗的弟弟刘永讨厌宦官,黄皓挑拨离间,导致刘永十多年没有见过亲哥哥。黄皓把持朝政,在朝堂上都是他的眼线。宦官专政,这个国家逐渐走向衰亡。

诸葛丞相死后,他的徒弟姜维把握兵权,执意北伐,权大遮天。阿斗不得不防备他,于是黄皓是个很好的选择,自从黄皓升为中常待后,权利膨胀,就连姜维都俱他三分,这便很好的牵制住了姜维,防止一家独大。

贤臣一个一个去世,蜀国国力逐渐衰弱,后来魏国大举进攻,蜀国亡国。阿斗投降后被带到洛阳,皇帝司马昭为了统治蜀地,顺从民心,于是决定拉拢阿斗,并封他为安乐公,并且他的手下几十人也一一封官加位。为了考验他们是否还想复兴蜀国,司马皇帝于是大摆筵席,他特地叫了一群舞女歌姬出演蜀地歌曲,一些大臣想起亡掉的蜀国,不禁泪下。只有阿斗看的前仰后笑,毫无伤感之意,司马皇帝看了阿斗,对贾充说阿斗没心没肺,对他们毫无威胁。过了一段时间,司马皇帝问阿斗是否想念蜀地,阿斗开心的回答“这里比那蜀地好多了,为什么要想念它?”于是乐不思蜀的成语就这样来了。

郃正听了,十分生气,规劝他以后回答司马皇帝“我的祖坟在蜀地,我十分想念它,没有一天不想回去”这样的话,司马皇帝还有可能放他们回去。阿斗说“你说的对,我以后就这么做”后来,司马皇帝果然又问阿斗,阿斗就把郃正教他的话又说了一遍。他努力装出伤心的样子,却没有眼泪,只好把眼睛闭上,司马皇帝看他的样子,明白这是郃正的话。司马皇帝看阿斗没心没肺,对他起不到半点威胁,便没有杀他。而他却成了史上唯一一个有善果的亡国之君。

阿斗不傻,从小就被父帝刘备教导,长大后又有丞相教导。阿斗不是扶不起来,而是为了大局,选择了隐忍。

如果不是他的“乐不思蜀”,他也不会成为唯一有善果的亡国之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