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刘备手下糜芳为什么叛变呢?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起兵北伐,水淹七军大破于禁主力,曹魏的东南战线濒临崩溃,原本形势极好。然而短短三个月,关羽就兵败被杀。

吕蒙突袭荆州,让关羽势头受挫,而糜芳的投降,更是直接改变了战争走势。 糜芳当时是南郡太守,关羽所占据的荆州,只是一部分区域,核心就是江陵城,也是属于南郡的大城。

糜芳就负责守卫这座城池,这是关羽的根基所在。

他主动开城投降,让关羽还没来得及回军,后路就已经被截断,吕蒙等人与曹魏军队南北合围关羽,最终关羽兵败被杀。

其实吕蒙偷袭的时候,蜀军这边不仅仅是糜芳一个人投降了,留守公安的傅士仁也选择了投降,可他与糜芳没法比。

糜芳的投降是千百年来的一个不解之谜,在演义里面,他与傅士仁就是一副小人嘴脸,可历史上的糜芳绝不是这么简单的人。

他的背叛不仅让关羽丢失经营多年的大本营,更是彻底葬送了蜀汉东出的可能。而无论是蜀汉内部,还是东吴,似乎都没有想到糜芳会投降,他在投降之后,也遭到了江东士人的鄙夷,像虞翻就多次拿这件事侮辱他。

糜芳其人

糜芳是东海糜氏家族的成员,可以说刘备能够顺利起家,糜氏家族的加入对他有着决定性作用。糜氏家族虽然不是汉末一等一的士族,但在徐州等地有着极大的影响,他们家靠着经商积攒了巨额财富。

刘备成为汉末诸侯的重要标志,就是入主徐州,他开始有了一块大的地盘。

促成刘备入主徐州的,就是糜竺糜芳兄弟,刘备为了得到徐州士人的支持,也是选择与糜氏家族联姻。

糜芳不仅是刘备重要的部下,还成了刘备的小舅子,后来刘备被吕布袭击,走投无路的时候,也是靠着糜氏家族的财富,顺利渡过难关。

用现在的话来说,糜芳是属于带资入股,他在刘备打天下的过程中,文治武功没有显露出来,但仅凭着自己家族的资助,他就已经成为刘备麾下的重臣。

与刘备有这样亲密的关系,糜芳虽然能力不是特别强,但他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对刘备绝对忠诚。

人们一直不理解糜芳投降,更重要的是,他在刘备最为危难的时候都没有选择投降。糜芳一直是与兄长一起,随着刘备到处流亡,从徐州一路到荆州,再到西川,可见此人的忠心。

这个过程中,刘备依附了不少势力,可糜芳始终跟随着刘备。曹操就试图瓦解刘备的势力,为了拉拢糜芳,更是直接任命糜芳去担任彭城相。

这是一个美差,糜芳在诱惑面前,还是选择了忠义,主动辞官继续追随刘备。

因此糜芳前后的行为反差较大,最危险艰难的时候都没有背叛,等功成名就了,反而背叛刘备,他到底图什么?以他这样的能力,在刘备这里可以吃一辈子的老底,到了东吴反而处处受排挤。

荆州危局

关羽北伐的时候,并不是没有意识到孙权是威胁,他在江边设置了不少岗哨,可吕蒙伪装渡江,顺利拔除这些眼线,孙吴长期麻痹关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荆州当时真是一个死局吗?以至于糜芳看到大势已去,不得不选择投降?

显然不是这样的,首先曹操没有按照孙权的嘱咐,一直保密,而是主动泄露了消息,关羽已经得知孙权在背后袭击,他也在犹豫中选择了撤兵,从关羽撤回来,一路以最快速度前进,几天内肯定是能到江陵城的。

关羽一开始根本没想撤,因为江陵城的防御能力相当强,关羽多次加固江陵城防,对自己布置的防御工事还非常满意,《资治通鉴》里董昭劝曹操就曾提到:“且羽为人强梁,自恃二城守固,必不速退。”

之后,朱然依靠着江陵城,只用了几千老弱残兵就能挡住曹魏的大军,可见江陵城确实是非常坚固。而当时江陵城中,关羽一方也是得人心的,糜芳刚投降,虞翻就劝吕蒙不要轻易入城,果然城里面很多不愿意投降的人就暗中设伏,吕蒙后来花了很长时间,才渐渐收服了江陵的人心。

吕蒙是伪装渡江,他麾下不见得带了多少攻城器械,孙吴军队打攻坚战一向不行,偏偏吕蒙这次是一路都能遇到对方投降的人,几乎没有打什么攻坚战。

可以说糜芳投降面临的困难,远远比他守城的困难要大。糜芳只需要坚持几天,等关羽回来就可以了,曹操是非常精明的,没有继续南压,他是想要放任关羽与孙吴打,削弱两边的实力。

可惜糜芳连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没有做到,直接就选择了投降,江陵城这么容易就丢失,让关羽确实没想到,这里一丢了,关羽的部队也就基本瓦解了。

将帅不和

目前关于糜芳投降,最典型的观点就是俩人之间不和,这确实是一个因素,《三国志》记载: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自)轻己。

也就是说,关羽同时与自己两个重要据点的守将都不和,关羽的性格确实存在着很大问题,与底下人闹矛盾也正常。

还有一件事,进一步导致双方决裂,那就是关羽北伐期间,出现了补给不足的情况,这些事情是糜芳、傅士仁俩人负责的。

关羽缺乏粮草,甚至都不得不夺取孙权城关的粮食,他也非常愤怒,就表示等自己回来就要收拾糜芳、傅士仁。

糜芳叛变,他肯定是与关羽关系不好,但他作为南郡太守,受到刘备的信任,自己的兄长家眷基本都在蜀中享受高官厚禄,这根本就不算什么。

糜芳背叛之后,刘备的处理更是值得推敲,《三国志》:

竺面缚请罪,先主慰谕以兄弟罪不相及,崇待如初。竺惭恚发病,岁馀卒。

刘备没有处理糜氏家族,甚至还像最初那样对待糜竺,可糜芳的事情让他们家人都抬不起头来,但也可以看出来刘备对于糜氏家族的重视程度有多高。

那么糜芳在能守城的情况下,如果只是因为与关羽不和,怕被关羽处理就投降,也确实说不过去。

有人认为糜芳暗中倒卖军粮,毕竟他是商旅出身,导致关羽前线补给不足。

可是糜芳作为南郡太守,他这么做是不可能不走漏消息的,而且他要是与孙权这些人有过贸易,那么孙权等人直接就能用这件事要挟他。关羽这么精明的人,也会查出一些问题,这个说法也不太合理。

慌不择路

我认为,或许糜芳的投降本身就没有那么复杂,他前半生与刘备一起到处奔波,如今自己是荆州地区的大员,享受荣华富贵。

但糜芳这个人的能力并不是很强,前面也说过,他在刘备创业的过程中,没有立下什么战功之类的,只是靠着家族的关系,才能顺利获得后来的位置。

糜芳的能力本来就那样,让他当南郡太守属于才不配位,那么他镇守南郡的时候,先是给关羽前线输送补给出现失误,随后突然面对孙吴的大军,前面傅士仁已经投降,这样的局面他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了。

我认为以糜芳的能力,他不能估计关羽到底什么时候能回来,也对自己的守城能力没有信心。

因此糜芳选择了投降,他敢这么做,也与三国时期特殊的历史环境有关,三国的政权都是以士族为核心的,任何一个统治者要想取得政权,就必须要获得士族的支持。

可汉末三国军阀变更太快,几乎是今天上去明天就有可能下来,很多士族就根本没有忠义可言,墙头草是很常见的。

还有一些士族,是选择了把鸡蛋放在多个篮子里面,比如著名的诸葛家族,在三个政权都有家族的重要成员,也都获得了高位,这样做的好处,就是避免一方政权灭亡,自己的家族也跟着那个政权陪葬。

糜芳前期一直坚持追随刘备,主要是他们家族把所有的资源都放在刘备身上,要想脱身已经不是那么容易了,刘备失败,他们家族就有可能败亡。

如今糜氏家族已经发展起来,自己投降的话,他在孙吴那边也能继续延伸家族的势力,与其说糜芳是忠于刘备,不如说他是忠于家族,像他们这样的利己主义者,在三国时期实在太多了。

小结:糜芳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被放到了那个关键的位置上,他的能力配不上他所获得的权力与地位,因此他容易做出错误的选择,可他又不见得能意识到问题的严重。

在糜芳的问题上,刘备要负极大的责任,关羽与糜芳这些人相处不来。这不是最主要的,真正重要的是关羽手下几乎没有可用的人,只能让糜芳,傅士仁这样的家伙负责重要城防,即便关羽看不上这些人,也不得不用他们,这才是荆州丢失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