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柏仁人,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军事家。与白起、王翦、廉颇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战国末期,李牧是赵国赖以支撑危局的唯一良将,素有"李牧死,赵国亡"之称。

李牧生平事迹大致可划分为两个阶段,先是在赵国北部边境,抗击匈奴;后以抵御秦国为主 。

抗击匈奴,一战成名

李牧早年是赵国北部边境的良将,长期驻守代地雁门郡,防备匈奴。一开始李牧实行坚壁清野的政策,匈奴一来就把所有的牲畜、财产和百姓集中到坚城壁垒中,像这样过了好几年,人马物资也没有什么损失。可是匈奴却认为李牧是胆小,从而造成他“怯战”的假象。赵王也因他的“怯战”而心生不满,临阵换将。结果换上去的大将贸然出击,大败而归。

赵王不得已又重新启用李牧。李牧再次就任后,厚积薄发,忍辱负重。在准备武装了1万3千精锐骑兵、5万步兵、10万装备强弓硬弩的弓弩手、1300辆战车后,并且边境的官兵每天得到赏赐可是无用武之地,斗志昂扬都愿意打一仗。李牧觉得战机成熟了,李牧采取诱敌深入,合围包抄的战术,并占据有利位置,最终全歼10万来犯的匈奴骑兵。灭了襜褴,打败了东胡,收降了林胡,单于逃跑。此后十多年,匈奴不敢接近赵国边境城镇。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中以步兵大兵团全歼骑兵大兵团的典型战例,真可谓“一战封神”。

连却秦军

长平之战以后,赵国精锐尽失。公元前244年,赵王让乐乘代替廉颇大将军之职位,廉颇一怒之下,领军攻击乐乘,乐乘逃走,廉颇也就带领自己部下,投奔魏国去了。当时,赵奢、蔺相如已死,李牧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当时赵国最后的依靠。

公元前234年,秦军来犯,赵将扈辄不敌,赵军被全歼10万。李牧临危受命从匈奴防线调往抗秦一线。当时秦军连战连胜,士气极盛,李牧到任后,深沟高垒坚守着,挫其锐气。秦军大将桓齮也是知兵之人,他知道长期消耗对远征的秦军不利,于是就率军攻打肥下,想对赵军来个围城打援。而李牧采用攻其必救、断其后路的策略,在秦军主力去肥下后,李牧集中兵力袭击秦军大营,俘获全部留守的秦军及辎重。桓齮回救大营的时候,李牧设置伏兵,大破秦军。此战称为肥之战,是典型围歼战的范例,李牧因此功被封为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秦军再次攻打赵国时,秦军选择兵分两路:一路由邺北上,准备渡漳水向邯郸进迫,袭扰邯郸;主力由上党出井陉,企图拊邯郸之背。李牧迅速分析形势,南守北攻,各个击破,击退了秦军,同时南距韩、魏。

惨遭冤杀

公元前229年,由于赵国先后发生了大地震和饥荒,民心动乱。于是秦国再次调集几十万大军,倾国而至。李牧再次率军与秦军对峙。这次秦军统帅是同为战国四大名将的王翦,王翦深知李牧极为棘手,于是秦国买通赵国奸臣郭开,散布谣言说李牧勾结秦军准备背叛赵国。赵王听到谣言不加查证就派人取代李牧,还暗中布置圈套捕获李牧并斩杀了他。秦国兵临城下,只过了三个月,赵国便灭亡了。

评价李牧

武安君李牧是战国末年东方六国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深得士兵和人民的爱戴,有着崇高的威望。在一系列的作战中,他屡次重创敌军而未尝败,显示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他的无辜被害,使赵国自毁长城,也使后人扼腕叹恨。

宋人徐均有一首诗是这样评价李牧的:

良将身亡赵亦亡,百年遗恨一冯唐。

当时不受谗臣间,吕政何由返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