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2020-07-28 来源:hao86 屈原之死 屈原怎么死的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屈原是一个悲剧人物。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者,被誉为“中华诗祖”“辞赋之祖”,屈原在文学上是成功的。作为战国时期楚国重要的政治家,他早年深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忠君爱国,励精图治,主张变法,提倡“美政”,对内举贤任能,对外联齐抗秦。因遭贵族排挤毁谤,被先后流放至汉北和沅湘流域 。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今湖北江陵)。屈原悲愤交加,抱石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因此,屈原在政治仕途上是不成功的。

关于屈原的死的历史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从这篇传记中可以看出屈原的死与几个关键人物有关。

首先是楚怀王,屈原之死是因楚怀王不信任造成的。屈原名平,和楚国王室是同姓一族,属于王公贵族。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仅次于令尹,相当于美国国务卿。他帮助楚怀王制定政策法令,处理外交事物, 是楚怀王的左膀右臂。“王甚任之”,楚怀王对他非常信任。后来楚怀王听信上官大夫的谗言,把屈原贬到汉北(今南阳西峡、淅川一带)。虽然被贬,屈原对楚怀王仍然忠心耿耿,“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但屈原的忠心并没有换来楚怀王的信任,这使得屈原很是郁闷。屈原对怀王不能分辨是非,被谗佞谄媚之徒所蒙蔽,致使邪恶伤害了公道,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用,感到万分痛心,所以才忧愁苦闷,沉郁深思而写成《离骚》。

其次是上官大夫,屈原之死是上官大夫的谗言造成的。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为了能得到楚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楚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夺为己有,屈原不肯给他。他就在楚怀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大王您让屈原制定法令,上下没有人不知道这件事,每颁布一条法令,屈原就自夸其功,说是“除了我之外,谁也做不出来”。这种挑拨令楚怀王非常生气,因此就对屈原疏远了。

再次是令尹子兰,屈原之死是子兰陷害造成的。子兰是楚怀王的小儿子,当时秦昭王和楚国结为姻亲,要和楚怀王见面。屈原知道秦国的狼子野心,劝谏不让去,可是楚怀王的小儿子子兰不怀好意,力劝怀王前去。结果,楚怀王刚一进武关,秦朝的伏兵就断了后路,把怀王扣留,怀王最终死在秦国。 楚怀王的大儿子顷襄王继位,任命他的弟弟子兰为掌管军政大权的令尹。屈原对子兰的所作所为非常痛恨,虽然身遭放逐,却依然眷恋楚国,怀念怀王,时刻惦记着能重返朝廷,总是希望国君能突然觉悟,所以在一篇作品中多次流露此种愤愤不满的心情。《史记》记载:“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怀王因不知晓忠臣之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结果使军队惨败,国土被侵占,失去了六郡地盘,自己流落他乡,客死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这是由于不知人所造成的灾祸。子兰听到这些勃然大怒,在顷襄王面前陷害屈原。顷襄王一生气,不但没有重用屈原,还把屈原二次流放,而且放逐得更远了。

还有一位是汨罗江边的渔翁,屈原之死与渔翁的劝说有关。 屈原被流放来到江边,披头散发在荒野草泽上一边走,一边悲愤长吟。一位渔翁看到他就问道,您不就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到这里来呢?屈原说:“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全社会的人都污浊而只有我是干净的,大家都昏沉大醉而只有我是清醒的,所以我才被放逐了。渔翁说:“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一个道德修养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对事物的看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能随着世俗风气而转移,全社会的人都污浊,你为什么不在其中随波逐流?大家都昏沉大醉, 你为什么不在其中吃点残羹剩酒呢?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般的品德,而使自己讨了个被流放的下场呢?屈原说:“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晧晧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蠼乎!”我听说过,刚洗过头的人一定要弹去帽子上的灰尘,刚洗过身躯的人一定要把衣服上的尘土抖干净,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染呢?我宁愿跳入江水长流之内,葬身鱼腹之中,也不让自己的清白品德蒙受世俗的污染!渔夫的这段话,对屈原刺激很大,加速了屈原对现实的极度绝望。于是,屈原写下了《怀沙》这首绝命诗,怀抱沙石沉江而死,实现了自己“伏清白以死直”的诺言。

以上这些某种程度上导致了屈原的苦闷和绝望,但究其原因,屈原之死主要还是屈原自己的性格造成的。古代类似屈原遭遇的文学大家不少,李白、贾谊、苏东坡等,他们都是才高气盛,又都是因忠被贬,在政治上不得志,但他们并没有选择自我了断。屈原孤傲清高 , 自命不凡,“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的性格特征,成就了他的一世英名,说实话也正是这些害了他。2010年端午节,笔者曾写了一首诗《端午读离骚》,表达了对一代诗祖屈原的敬仰及感叹,最后几句是:

赞其诗之秀美

敬其意之阳刚

哀其性之孤傲

感其命之悲壮

叹其运之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