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司马迁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出身于一个官宦之家,从小饱读诗书,满腹珠玑,撰写了名扬千古的《史记》。就是如此才华横溢的人,却被汉武帝处以了宫刑。汉武帝也算一位明君,他为何如此不爱惜人才?

汉武帝麾下有一员爱将,名叫李陵。在一次出兵征伐匈奴时,汉武帝命李陵负责押运粮草。李陵向汉武帝建议说:“不如让末将率兵五千,深入敌军腹地,打他一个措手不及,让敌军心神大乱之后,再命我主力围而歼之,定能大捷。”汉武帝大喜,同意了李陵的计策。李陵率5000步卒在浚稽山一带与匈奴的主力交火,李陵的奇兵勇猛无畏,把3万匈奴骑兵杀得四处逃窜。然而,关键时刻,李陵的一个部下被俘,供出了李陵仅有5000兵马,单于得知后,调动了8万兵马围住了李陵,李陵在弹尽粮绝之际,被单于俘获并投降。

汉武帝得知李陵已被单于俘降后,龙颜大怒,当即庭议李陵之罪,众大臣也见风使舵,落井下石,纷纷数落李陵平日的不良行为。时任太史令的司马迁为人耿介不阿,见大臣们如此落井下石,心中很是不忿,就立刻替李陵辩护,语惊四座。司马迁的话中肯公允,有理有据,但盛怒中的汉武帝不仅不采纳司马迁的谏言,而且以蛊惑无妄之罪名,将司马迁押入了大牢,并处以宫刑。

司马迁在经历了痛不欲生的宫刑之后,继续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创作《史记》,立志“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积极影响。那么, 司马迁被宫刑冤不冤呢?

先看第一个主人翁——李陵,李陵是李广的孙子,善骑射,爱士卒,也是一天才将领,连刘彻都承认其颇有李广的风姿。奉武帝之命出征匈奴,以五千步兵与八万匈奴鏖战,斩杀匈奴无数,最后因寡不敌众兵败投降。从战绩上来看也是可圈可点的,只是刘彻本来是希望李陵能够效仿其爷爷自杀成仁的,结果给降了。也有说李陵是假降图后谋的,是否诈降这里就不多表了,至少结果是可以确定的,于是刘彻很气愤,场面很尴尬。然后第二年刘彻就悔悟了,说当时应该让路博德前去接应,不应该让李陵孤军深入的,于是刘彻还赏赐了一些逃回来的李陵的部下,还派人去匈奴之地迎接李陵归来。结果所派之人又是一名猪队友,轻信了李陵在教授匈奴练兵的谣言,并将之报告于刘彻,直接导致李陵全家被族,致使其彻底与汉朝断绝关系。事后证明教授匈奴练兵的并非李陵而是李绪,而这个李绪后来也被李陵想办法杀掉了,刘彻死后霍光当权,同样派专人去迎接李陵回汉,只是李陵已心如死灰矣,最后病故于匈奴阵中。所以李陵就很冤枉,雄才大略,战绩出色却落得如斯结局。

再看第二个主人翁——刘彻,武帝时代可以说是继秦始皇之后的另一个严刑峻法的时期,若不是身处这样一个时期,李陵和司马迁也未必会遭受这一切。李长之先生就说到:「猜忌和刻薄,几乎成了刘汉家传的法宝。从汉高祖到汉武帝,中间经过文景,面目虽异,骨子却都太像了!黄老之学,也不止文景为然,高祖是序幕,武帝是余波,通通有黄老精神在。说穿了,黄老精神也不过四个字,就是『外宽内深』而已,也就是表面马虎,与人无争,内心则十分计较,得机即施毒手而已。」事实也是这样的,从刘邦开始,刘邦要号称大度,要废除秦朝的严刑酷法,下来又悄悄顺走韩信的兵符,逼得萧何强买土地才放心。当然,刘邦是个公认的流氓,这些很正常,那么素来以仁慈示人的文景二帝呢?文帝刘恒的谦让和宽厚都只是手段,从冯唐和贾谊还有削候的事情就可以知道刘恒非常喜好严刑峻法;景帝刘启也一样,小时候就因为下棋争执把吴王的儿子砸死,后来骗杀晁错,逼死周亚夫,喜欢用各种酷吏去威慑宗室镇压统治。这种猜忌的帝王基因到刘彻时期更甚,畏罪自杀的大臣无数,虽然打着独尊儒术的旗帜,但刘彻从心里还是瞧不起儒家的,所以后来太史公在《封禅书》上说刘彻「尽罢群儒不用」。所以正是刘彻的性格造成了这一没有必要的悲剧。

最后看第三个主人翁——司马迁,刘彻时期的政治环境,有不少人安身保命活到最后了,再来看看司马迁到底是不是这样一类人,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司马迁的爷爷和父亲都属道家,而且还是朝廷的天官,和现在主管天气预报不同,古时候的天官那是了不得的,天象风云,这可是帝王之学,乃天道,是连儒家都不敢轻易染指的领域。而司马迁的父亲在教导他时,又加入儒家的思想,也是希望儿子能综合所长,成为一代大家,这就是司马迁的教育背景。和几乎所有的天才一样,司马迁也是一个非常浪漫和率性的人,他热爱一切,尤其爱才,无论古今。所以他专门跑去韩信的坟前拜祭;去看过尧舜的归宿;去看过屈原投水的罗江;他为李斯不能与周召并列而惋惜;他为贾谊抑郁逝去而同情。哪怕受刑之后,那些行刑的酷吏在他的书中依然有客观可取的一面。可以说司马迁笔下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在这种由衷赞赏的感情里倾注出来的,而项羽和李广这两人尤甚。同样是失败的英雄,同样是才气天下无双,同样的豪气干云浪漫无比,在他们身上的精神,司马迁应该是最能体会和共鸣的。所以《项羽本纪》才能写得那样精彩,《李将军列传》才能写得那样耀人。

所以,李陵一案,以司马迁的人物性格来说,悲剧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一个才华横溢的青年将领遭受诬陷,如果此刻不站出来为之说话的话,那就不是司马迁了。哪怕整个朝堂寂静如斯,只有一个人会站出来的话,那一定是司马迁,也只会是司马迁。然而,腐刑之后,司马迁有一千种理由选择逃避,他却没有,他选择了面对;他也有一千种理由选择痛斥,他却没有,他选择了热爱,这也真正是司马迁。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在真正认清了生活的黑暗和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才是真真正正的英雄主义。对于这等世间英豪来说,冤枉与否,还重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