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乾隆帝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四位皇帝,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能诗善画,精于骑射,个人能力出众。在位期间,他广纳天下人才,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为巩固多民族的清帝国做出了积极贡献。

然而,乾隆帝除了“功”,还有“过”。下面,我们就重点来“挖掘”乾隆皇帝的三大过失。

过失一:固步自封。

乾隆在位期间,乾纲独断,固步自封,缺乏创新和开拓意识。特别是为了专权统治,他制造了史上最可怕的文字狱,,打压了天下有才有识之士同,使得万民“谨言慎行”。结果这种故步自封,错过了了解西方世界的良好时机。

这时候的欧洲进入了改革创新的突飞猛进阶段,建造出了新式武器和新式战舰,固步自封的清朝被西方强国迅速超越,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公元1793年,欧洲第一海军强国英国遣使乔治・马戛尔尼到中国寻求通商、建交,但乾隆皇帝要求对方使“三跪九叩之礼仪,于是引发礼仪之争,最后以“单膝下跪”而为礼。

英使团提交的礼品清单有天体仪、地球仪、座钟、气象仪、毛瑟枪、连珠枪、铜炮、榴弹炮及军舰模型等,对清朝来说,很有价值。然而,乾隆帝看到清单后,“指责”英国人 “自为独得之秘,以夸耀其制造至精奇”,言过其实。

乔治・马戛尔尼在中国停留了5个月才回国,他向英国议会写的报告直言不讳地指出:中国的军事实力比英国差三到四个世纪。

过失二:浪费奢侈。

据悉,乾隆一生极铺张奢侈,尤其是六下江南花费巨大。康熙曾经多次下江南,目的为了探访民情,而且每次都是轻车从简。而乾隆帝则是前呼后拥,极为奢侈,每次都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经过这样的折腾,使得清朝富得流油的国库很快就“见底”了,也使得“康乾盛世”迅速转向了“道咸衰世”。

过失三:重用和坤。

1795年,已经在位60年的乾隆皇帝为了不超越祖父康熙帝在位61年的纪录,他禅位于自己的儿子——第十五子永琰,永琰便是嘉庆帝,而乾隆则当上了太上皇,但他仍自称“朕”,太上皇谕旨称为“敕旨”。

乾隆在禅位之后仍居住在养心殿掌控朝政。已经进入垂暮之年的乾隆帝上朝时命令他最为宠爱的大臣和珅站在他和嘉庆的旁边,因为只有和珅才能听明白乾隆在说什么,因此,每天上朝满朝文武三跪九叩后,和珅的角色相当重要,满朝文武上奏什么,他就“听取”乾隆说话,或自己下判断,相当于“摄政王”,因此,朝臣都私称和坤为“二皇帝”。

而嘉庆则小心行事,表现得很低调,接受乾隆的一切命令,尊重和珅的一切指示。四年后,嘉庆帝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89岁的太上皇乾隆在养心殿病逝。

乾隆死后,嘉庆开始亮剑了,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捉拿查办了和珅,并且在抄和坤家时令所有人惊呆,因为从和珅家共收缴了7亿多巨额来历不明财产,后来便有了“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一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