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商哀王(前1587年—前1586年)

商哀王,又称外丙,姓子名胜,商汤王第二子,商朝第二任帝王,在位2年,因病而亡。按照天子之位的传承制度,应该由商汤长子继承,但因商汤长子太丁早于商汤而亡,故传位于外丙,重要辅佐大臣伊尹。

商懿王(前1585年—前1582年)

商懿王,又称中壬,姓子名庸,商汤王第三子,商朝第三任帝王,在位4年,因病而亡。商懿王继承哥哥商哀王之位,重要辅佐大臣伊尹。

商太宗(前1581年—前1550年)

商太宗,又称太甲,姓子名至,商汤王长子太丁之子,商朝第四任帝王,在位33年,因病而亡。太甲是由其叔叔传位的,太甲时期重要的辅佐大臣伊尹。史上流传此阶段两个历史典故“伊尹放太甲”和“桐宫悔过”,说的是太甲即位后贪图享乐,导致朝政荒废,于是伊尹将太甲流放到商朝祖地悔过,自己亲自摄政,三年后,太甲悔改,伊尹将权利交还给太甲。

商昭王(前1549年—前1530年)

商昭王,又称沃丁,姓子名绚,太甲之子,商朝第五任帝王,在位19年,因病而亡。沃丁初期,辅佐大臣依然是伊尹,伊尹死后,选用咎单为相,咎单仍然采用伊尹所定的国策。

商宣王(前1529年—前1505年)

商宣王,又称太庚,姓子名辩,沃丁之弟,商朝第六任帝王,在位25年,因病而亡。

商敬王(前1504年—前1488年)

商敬王,又称小甲,姓子名高,太庚之子,商朝第七任帝王,在位17年,因病而亡。

商元王(前1487年—前1476年)

商元王,又称雍己,姓子名密,小甲之弟,商朝第八任帝王,在位12年,因病而亡。商元王时期,商朝开始衰落,周边诸侯国不来朝贡。

商中宗(前1475年—前1419年)

商中宗,又称太戊,姓子名伷,雍己之弟,商朝第九任帝王,在位57年,因病而亡。商中宗时期,重用贤臣伊陟、巫咸,各诸侯国纷纷归顺,使得商朝再度兴盛。

商孝成王(前1418年—前1408年)

商孝成王,又称仲丁,姓子名庄,太戊之子,商朝第十任帝王,在位11年,因病而亡。商孝成王时期,将国都从亳迁到嚣,商孝成王去世后,开始了夏朝政权的混乱争夺时期,史称“九世之乱”。

商思王(前1407年—前1398年)

商思王,又称外壬,姓子名发,仲丁之弟,商朝第十一任帝王,在位10年,因病而亡。太戊死后,他的弟弟们争夺帝位,外壬从中抢的帝位后,却向诸位兄弟妥协,自此夏朝出现分裂状态,国力开始衰落。

商前平王(前1397年—前1389)

商前平王,又称河亶甲,姓子名整,外壬之弟,商朝第十二任帝王,在位9年,因病而亡。河亶甲时期,进行了第二次国都迁移,从嚣迁到相。

商穆王(1388年—前1370年)

商穆王,又称祖乙,姓子名滕,河亶甲之子,商朝第十三任帝王,在位19年,因病而亡。商穆王时期,选用贤能为相,商朝出现第三次兴盛,这个时期,夏朝出现了三次迁都,从相迁移到耿,再迁移到邢,最后迁移到庇。

商桓王(前1369年—前1356年)

商桓王,又称祖辛,姓子名旦,祖乙之子,商朝第十四任帝王,在位16年,因病而亡。

商僖王(前1355年—前1336年)

商僖王,又称沃甲,姓子名逾,祖辛之弟,商朝第十五任帝王,在位20年,因病而亡。

商庄王(前1335年—前1327年)

商庄王,又称祖丁,姓子名新,祖辛之子,沃甲之侄,商朝第十六任帝王,在位9年,因病而亡。

商顷王(前1326年—前1321年)

商顷王,又称南庚,姓子名更,沃甲之子,祖丁堂弟,商朝第十七任帝王,在位6年,因病而亡。商顷王时期,国都再次迁移,从庇迁至奄。

商悼王(前1320年—前1314年)

商悼王,又称阳甲,姓子名和,祖丁之子,南庚之侄,商朝第十八任帝王,在位7年,因病而亡,此时商朝再次衰落,诸侯国已不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