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表梳理历史朝代顺序

2020-07-16 来源:hao86 张良的故事 张良简介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资治通鉴》记载,陈胜义军失败之后,景驹被拥立为楚王,驻扎在陈留。这个时候的张良也拉起一支百十来人的队伍,准备去投奔景驹,结果在去陈留的路上遇到了刘邦,于是就归属了他,刘邦授予张良掌厩将之职。一心为韩国复仇的张良为什么会归属刘邦?《资治通鉴》记载说,张良多次用《太公兵法》的道理向刘邦献策,刘邦很赏识他,常常采用他的计策。张良向其他人讲述《太公兵法》,那些人都不能领悟。张良因此说道:沛公大概就是所谓的天赋之才吧!于是便留下来不再他往。

张良不仅容貌俊美,而且身体也像林黛玉一样体弱多病,未曾独自领兵打仗,而是经常以出谋划策的谋臣身份,时时跟随在刘邦身边。那么,在刘邦与项羽的楚汉相争过程中,张良都作了哪些贡献呢?

关键时刻,出谋划策

作为刘邦的高级参谋,张良总能在关键时候给刘邦指点迷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但在一心一意为刘邦服务的同时,他首先解决了一个两难的问题。

张良虽然愿意为刘邦效力,但是他的心中还存着复兴韩国的故国情怀。项梁在薛地拥立楚怀王之后,张良趁机劝说项梁同意立韩成为韩王。项梁接受了张良的建议,派张良去寻找韩成并立为韩王,项梁还任命张良为韩国的司徒。张良让韩王成与刘邦结为盟友关系,这样张良就两头兼顾了。此后随着战争的深化,韩王成逐渐成了刘邦的附庸。张良圆了复国梦,从此一心一意为刘邦服务。

张良为刘邦顺利进入关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楚怀王确立了“先入关中者为王”的政策后,刘邦被委以入关的重任。但是其他各路人马也虎视眈眈。为了避开重兵把守的函谷关,刘邦决定绕道南阳从武关进入关中。南阳郡守坚守宛城,刘邦就想绕过宛城快速通过。张良赶紧劝止,说:您虽然想要尽快入关,但是目前秦军尚兵多势众,且又据险顽抗,倘若现在不攻下宛城,一旦宛城守敌从背后夹击,前面又有强大的秦军阻挡,将是很危险的!建议刘邦佯装撤军,然后又连夜率军抄小道返回,将宛城重重围住。大军撤而复回,宛城郡守失去斗志,他的舍人陈恢面见刘邦,刘邦接受了陈恢的建议,南阳郡守举城投降,被刘邦封为殷侯。此后刘邦率军西进,所过城邑望风而降,刘邦命令军队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民皆喜。

刘邦入关中的最后一个障碍就是峣关。刘邦就想强攻。张良说:秦军还挺强大的,不可轻视。希望您先派人上山去多多张挂旗帜,作为疑兵,再命郦食其、陆贾前往游说秦朝将领,对他们加以利诱。秦将果然想与刘邦的军队联合。刘邦打算准许他们联合的请求。张良又说:这还只是那些将领想要反叛秦朝,恐怕他们的士兵还不会服从。不如就乘着秦军麻痹大意时攻击他们。刘邦于是领兵袭击秦军,在蓝田的南面大败秦军。接连两战,秦军土崩瓦解。刘邦得以最先入关中。

进入咸阳后刘邦想留在咸阳秦宫享受。樊哙劝他不听。张良说,秦朝因为不施行仁政,所以您才能够来到这里。而为天下人铲除残民之贼,应如同丧服在身,把抚慰人民作为根本。现在刚刚进入秦的都城,就要安享其乐,这即是人们所说的“助桀为虐”了。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望您能听取樊哙的劝告!刘邦于是率军返回霸上。说明这个时候的刘邦对张良确实是言听计从。

鸿沟议和之后,张良和陈平力主刘邦乘胜追击,这才加速了项羽的败亡,这也可以说是在关键时刻为刘邦指点迷津。

举重若轻,化险为夷

刘邦入关之后听信别人的意见,封锁函谷关,等于和项羽公开亮剑了。项羽一怒之下要攻打刘邦。危难时刻,张良的人脉救了刘邦。项伯连夜给张良通风报信,然后张良陪着刘邦赴鸿门宴。鸿门宴的具体情节大家都知道。这里要强调的是,张良才是鸿门宴整个进程的掌控者。没有张良,就没有鸿门宴这一出,刘邦连向项羽申诉的机会也没有;鸿门宴陷入僵局,是张良让樊哙闯进去,一番慷慨激昂的话,说得项羽哑口无言,局面就此缓和;刘邦从鸿门宴借口逃脱,又是张良善后,他告诉项羽:“沛公禁不起酒力,无法来告辞,谨派臣张良捧上白璧一双,以连拜两次的隆重礼节敬献给将军您。”项羽说:“沛公现在哪里呀?”张良道:“他听说您有要责备他的意思,便抽身独自离去,现在已经回到军中了。”项羽就接受了白璧,放到坐席上。刘邦就此躲过一劫。

鸿门宴固然惊心动魄。但劝刘邦及时加封韩信也可以说是又一次力挽狂澜。韩信讨封,刘邦觉得韩信有乘人之危之嫌,刚要拒绝,张良和陈平赶紧暗踩刘邦的脚,刘邦马上醒悟,同意加封韩信为齐王。加封韩信为齐王,避免了韩信倒戈的最坏情况的发生,化险为夷。只不过,这次可谓于无声处听惊雷。

项羽戏亭分封,张良又积极联络贿赂项伯,为刘邦要到汉中的封地,使刘邦再入关中有了跳板。刘邦去南郑就封,张良又建议刘邦烧掉子午栈道,以此迷惑项羽。这都是张良的功劳。

刘邦重入关中,张良写信给项羽说:汉王失去应得的封职,想要得到关中,一实现先前的约定就会停止作战,不敢东进了。接着又把齐国田荣、梁地彭越反叛楚国的文书送给项王,说:齐国想要同赵国一起灭掉楚国。项羽于是因此无西进之意,而向北去攻打齐国。

这里有一个问题我们要交代一下,项羽为什么对张良的话深信不疑?我们要知道,项羽出身于楚国将军世家,张良出身于韩国相国世家,他们都是六国贵族后裔,都有共同的出身背景;项羽和张良一样身负国恨家仇,都有为先人复仇的共同愿望;此外,项羽和张良一样,都是有血性之人,张良博浪沙刺秦举世皆知,项羽对张良自然是惺惺相惜。所以张良的话项羽自然深信不疑。

尽管张良不喜欢功名利禄,刘邦分封功臣,却给了张良超越其他所有功臣的待遇,让他自己选择齐地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说:我希望封得留地就足够了,不敢承受三万户的封地。刘邦于是便封张良为留侯。